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2010年創下天災紀錄&索馬利亞旱災&澳洲大洪水

本小節共計 四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 2010年創下第2嚴重天災紀錄 - 2011年1月16日 
    •  去年有950起天災是自1980年以來天災第2嚴重的一年295,000人在自然災害中喪生,與前年的死亡人數15,000人形成強烈對比
    •  報告指出︰「全球與世界各地出現大量氣候相關的天災與破紀錄高溫,進一步顯示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的惡化。」
    •  雖然環境問題叢生,但或多或少都出自同一個源頭,也就是肉品業
  • 索馬利亞旱災導致民眾死亡,居民被迫遷徙 - 2011年1月26日 
    • 許多人因為欠缺水、食物、欠缺安全而面臨死亡。我們必須節約用水,我們要盡力而為,第一步就是吃全素,因為畜牧業使用地球逾70%的淨水。
  • 氣候變遷可能是澳洲大洪水主因 - 2011年1月15日 
    •  氣象學家注意到由於週期性的拉尼娜現象(La Nina effect),今年水災特別嚴重,季雨也較以往更多,而全球的暖化更助長了氣候災變
    •  環顧四周,我們會看到各地發生的天災頻率和強度漸增,全球發生水災的次數,比80年代多3倍。……我懇請每個人、當權者、媒體機構、記者、有力人士、有權勢者和一般民眾,請開始吃素,拯救地球。我們必須停止全球暖化和破壞地球的罪魁禍首:肉品業
  • 澳洲與全球的水災與火災將惡化 - 2010年1月20日 
    •  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所引起的暖化使大氣海洋系統的能量異常增高,在全球各地產生極端的天候。
    •  澳洲長久以來一直有森林大火,一直有水災,這是司空見慣的事,但這些災變愈來愈強,次數愈來愈頻繁。亞熱帶地區森林大火更嚴重,熱帶地區豪雨更多,不只是澳洲有這個現象,整個世界都有。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16&page=1#v
2010年創下第2嚴重天災紀錄 - 2011年1月16日
2010年創下第2嚴重天災紀錄

    世界最大的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以及德國的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 Re)最近公佈2010年人命和財產的損失。去年有950起天災是自1980年以來天災第2嚴重的一年295,000人在自然災害中喪生,與前年的死亡人數15,000人形成強烈對比。就財物損失來說,2月智利(Chile)的地震,是2010年災難裡損失最慘重的,總計約300億美元,加上1月的海地(Haiti)大地震,這2個災難都是2010年5大災難之一,另外還有中國中部的地震、俄羅斯的熱浪、巴基斯坦的大水災。2010年全球因天災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2,220億美元,是2009年的3倍。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報告指出︰「全球與世界各地出現大量氣候相關的天災與破紀錄高溫,進一步顯示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的惡化。」這些傷亡與損失主要出現在最脆弱的開發中國家,必須仰賴財務援助來重建與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的衝擊。這些國家的困境,可從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馬古利斯先生(Mr. Sergio Margulis)的研究中看出。

馬古利斯:「若地球走向升溫2度C,國家需要因應的成本有多高?在這情形下,我們的估計是現在與2050年間每年需700到1,000億美元。每年需一大筆錢,我們要盡可能避免,我們不該坐視來讓氣候變遷惡化。」

清海無上師於2009年4月的韓國視訊會議上提及氣候變遷引發天災造成高額的損失,並強調最優先的工作是保護地球上所有眾生。

清海無上師:「雖然環境問題叢生,但或多或少都出自同一個源頭,也就是肉品業。譬如不久前,荷蘭進行一項研究,發現若要減少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排放到地球能住人的程度,預計總共要花40兆美元,如果地球上的人全都吃全素,只需要8兆美元就能拯救地球。那些省下來的錢,我們可以投資用於改善生活,像是確保民眾獲得溫飽,讓教育更普及化。如果每個人都吃純素,更多人自然會有食物。」

未來市內電動車亮相

   想像一下,一輛車不需要人駕駛,可以單獨行駛也可與其他車子連成一串行駛,達到更高的效率,車子還可閃避障礙自己停車,而且車主可用智慧型手機程式遙控,讓車子自己開回來。這款EN—V電子網路化汽車的初步概念車,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與環保運輸界的賽格威公司(Segway, Inc.)所共同開發而得。最先展出於美國內華達州的消費性電子商品展,接下來又在中國的上海世博會(Shanghai World Expo)展出6個月。這款2輪雙座車種,專為市區的短距通勤所設計,長、寬各1.5公尺,內有鋰離子電池,可用傳統插座來充電。預計10年內可量產,成本為1萬美元,而且相當環保,可和4、5輛EN—V車子共用一個停車位。通用汽車公司先進技術概念車(Advanced Technology Vehicle Concepts)主任克里斯比隆尼博(Chris Borroni-Bird)談到本車的市場定位:「建造更多更寬的路要花很多錢,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需要更聰明的方案。公共運輸很重要,但因為大家前往的地點與方向都不盡相同,因此還是要有一些個人交通工具。」

阿根廷幫烏拉圭提供電力

烏拉圭(Uruguay)嚴重缺水,影響水力發電,阿根廷幫助提供電力。

工農業毒素影響發育身高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US-based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科學家與國際同仁,對俄國嚴重污染城市恰帕耶夫斯克(Chapaevsk)500男孩的評估發現,那些接觸很多工農業毒素的男孩比其同伴平均矮3厘米。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27&page=1#v
索馬利亞旱災導致民眾死亡,居民被迫遷徙 - 2011年1月26日
索馬利亞旱災導致民眾死亡,居民被迫遷徙

    由於氣候乾燥、降雨不足導致索馬利亞(Somalia)嚴重缺水、缺糧,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包括索國中部,以及靠近東南部衣索比亞(Ethiopia)、東北部肯亞(Kenya)的區域,至少12,000人無家可歸,還有男人離開家人外出尋找食物。根據聯合國估計,約250萬人需要營養補給,據報有5個人已因長期旱災而死亡。

鮑登先生(Mark Bowden):「索馬利亞看起來可能發生另一次旱災,預計在2011年將發生的拉尼娜現象(La Nina)會造成嚴重乾季,而由於索國氣候多變,乾旱之後可能還會發生水災。」

鄰近的肯亞有超過15萬人因為農作歉收及旱災的發生而面臨飢荒問題,在衣索比亞有數名兒童因為嚴重營養不足而送醫治療,當地的民眾也開始每天少吃1 餐,運水車的成本高昂,許多民眾前往淺井汲取不安全的飲水。在索馬利亞等國的某些區域,因為禁止人道組織進入救援,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鮑登先生:「我們所面臨最大的困難,是將賑災糧食送達索馬利亞的所有民眾,我們在索馬利亞儘可能滿足民眾在健康、水源、衛生方面的需求,並為兒童提供足夠的營養。」清海無上師在2009年10月福爾摩沙(台灣)的視訊會議中,憂心關切全球各地的旱災災民,也呼籲大家對抗暖化人人有責。」

清海無上師:「人們因乾旱而離開村落家鄉,因為不再有水喝。有些人餓死在路上,有些找水時死於路上,這非常令人難過。希望我們都覺醒,快速覺醒,拯救我們人民與家園。世界許多人民不知道其他許多人因為欠缺水、食物、欠缺安全而面臨死亡。我們必須節約用水,我們要盡力而為,第一步就是吃全素,因為畜牧業使用地球逾70%的淨水。

6瀕危鳥類列絕種名單

有6種嚴重瀕危鳥類約有10年不見蹤跡,澳洲鳥類保育組織(Birds Australia)預計將這些鳥類列入絕種名單,因為這些品種消失這麼久之後,重現的機率很低。

歐洲保育網擴大保護瀕危海洋生物

歐洲的自然2000保育網(Natura 2000)擴大了將近27,000平方公里,涵蓋將近18%的歐盟土地面積,另外還增列新海域以保護瀕危海洋生物。

日本成立汽車氫電池補給站

日本前三大車廠豐田(Toyota)、本田(Honda)、日產(Nissan)與日本能源公司(Japanese energy firms)合作,將在2015年前在日本各大城,成立100家汽車氫電池補給站,使氫動力環保車更為簡便實用。

美國東北12州停種基改植物

由於數個保育及食品安全團體採取法律行動,使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同意美國東北12個州的所有自然保護區停止種基因改造植物。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15&page=1#v
氣候變遷可能是澳洲大洪水主因 - 2011年1月15日
氣候變遷可能是澳洲大洪水主因

    雖然沒有任何災變可和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直接劃上等號,但科學家相信澳洲昆士蘭州(Queensland state)以及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 state)的長期豪雨及水災,正象徵了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所帶來的氣候類型。氣象學家注意到由於週期性的拉尼娜現象(La Nina effect),今年水災特別嚴重,季雨也較以往更多,而全球的暖化更助長了氣候災變。新南威爾士州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氣候變遷研究中心(Climate Change Research Center)的馬修英格蘭博士(Dr. Matthew England)談到「澳洲沿海的水溫達到歷年來最高,這些水域的濕氣進入大氣中,增強了昆士蘭州及新南威爾士州的雨季。」此外科學家表示,氣候的暖化有可能進一步助長拉尼娜現象,學者尤其注意到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可能是歷年來最強的一次。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地球科學專家大衛卡洛里教授(Professor David Karoly)說:「1百多年來,澳洲一直有乾旱及豪雨現象,現在的氣候變遷使澳洲有更多的乾旱及更嚴重的豪雨。」清海無上師在2009年8月泰國的視訊會議中,也和以往一樣相當關切世界各地氣候變遷引起的災難,並表示人類有能力減少甚至阻止其發生。

清海無上師:「如果環顧四周,我們會看到各地發生的天災頻率和強度漸增,全球發生水災的次數,比80年代多3倍。由於數百萬人最近開始吃素或純素,減緩了一些已然形成的災難,有些還被完全化解掉,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得繼續宣揚緊急的訊息。我懇請每個人、當權者、媒體機構、記者、有力人士、有權勢者和一般民眾,請開始吃素,拯救地球。我們必須停止全球暖化和破壞地球的罪魁禍首:肉品業。如果我們不聽科學家的警告和證明開始吃素,更多災難會相繼而來,且一個比一個更嚴重,超過我們所能應付。」

英國史特勞斯一家垃圾減量成功

英國的史特勞斯(Strauss)一家3口進行資源回收、堆肥掩埋、重複利用容器等方法,成功將2010年的總垃圾量減少到1個手提袋的量,他們說這種成果其他人也作得到,如此可保護海洋及海中的生物不受塑膠的污染。

大豆原料的海綿更環保

以大豆為原料的海綿因其對環境衝擊較少,耐用性增加及低成本正受到青睞,用於製造傢具、床墊和風力渦輪機葉片等。

查爾斯王子將於印度建環保村

關心印度貧窮社區人民的福祉,英國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殿下宣佈將仿照他在英國龐德伯利(Poundbury)的成功社區,在班加羅爾(Bangalore)或加爾各答(Kolkata)建造一系列的環保村。

抽樣調查美國依利諾州一食品公司的肉品後確認含有致病的大腸桿菌,該公司回收近600磅牛肉餅,

依利諾州肉品3度遭汙染

這是該州近幾週裡第3次這類回收事件。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21&page=1#v
澳洲與全球的水災與火災將惡化 - 2010年1月20日
澳洲與全球的水災與火災將惡化

   南半球的洪水繼續蔓延,死亡人數已達30人,還有數萬人無家可歸,農作物的毀損可能超過10億元澳幣。此外,全球各地還有其他大災難,例如2010 年的俄羅斯大火、巴基斯坦大洪水以及最近巴西的洪水,死亡人數達700人,15,000人無家可歸,各界紛紛討論這些災難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的關聯。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氣候變遷研究中心(Climate Change Research Center)的馬修英格蘭博士(Dr. Matthew England)接受本電視台專訪,談到最近澳洲發生的大災難,也證明了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所引起的暖化使大氣海洋系統的能量異常增高,在全球各地產生極端的天候。

英格蘭博士:「昆士蘭州(Queensland State)的豪雨與拉尼娜現象(La Nina)有關,但如果不是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助長,豪雨強度不會這麼強。大家也許還記得維多利亞省(Victoria Province)幾年前發生森林大火,澳洲一位很資深的氣候專家表示,那次森林大火屬於氣候變遷災變,災後損失難以估計而且多人喪生,好多城鎮燒成灰燼。澳洲長久以來一直有森林大火,一直有水災,這是司空見慣的事,但這些災變愈來愈強,次數愈來愈頻繁。亞熱帶地區森林大火更嚴重,熱帶地區豪雨更多,不只是澳洲有這個現象,整個世界都有。

英格蘭博士覺得自己有義務警告大眾注意這些驚人的氣候變遷研究結果,他也呼籲多投資經費推行相關對策,以免將來生命財產蒙受更大的損失。

英格蘭博士:「我有點害怕,在實際解決之前,這個問題繼續還會惡化。當然災變之後大家努力重建,表現得可圈可點,這很令人欣慰也是很重要的事,不過我們也要想想應該怎樣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使這類災變的發生不要增加得這麼快。」

清海無上師在2008年的澳洲視訊會議中和往常一樣提醒大家,除非人類改用愛護地球的生活方式,要不然氣候災變將會繼續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清海無上師:「也許世界不會這麼快毀滅,但災難會持續,只是還不到無法挽救的極限點。一旦到達那點就會一直走下坡,再也無法改變什麼了。越多人吃素,我們就有越多時間,再加上環保活動也增加些許時間,比你上次聽到的要長,但我們無法永遠一直延長時間,因為雖然我們延後挽救地球的最終期限,地球還是會繼續以災難來進行清洗。希望我們能夠改變,避免災難發生,不止能避免澳洲的災難,而是世界各地。」

內蒙古氣溫創新低

破記錄嚴寒持續影響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市(Hulunbuir city)創零下43度低溫新記錄。

有機農耕富經濟效益

印度卡納塔卡邦(Karnataka state)達爾瓦德縣(Dharwad)農科大學(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副校長韓奇納爾博士(Dr. R R Hanchinal)指出有機農耕富經濟效益,又能改善整體生態健康,他建議各地採行有機農耕,尤其在乾旱的地區。

美國官員發現被退貨肉品再次販售

美國加州與奧勒崗州收回226,400磅牛肉,因為顧客抱怨肉品變色、變味,衛生官員發現被退貨的肉品被重新包裝後,再次販售。

停止二氧化碳已無法遏止氣候變遷&黑碳減量可使環境降溫

本小節共計 二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 加拿大學者預測現在停止二氧化碳已無法遏止氣候變遷 - 2011年1月17日 
    •  評估如果在2010年及2100年之前把二氧化碳降到零對環境有何影響,並預測到公元3000年的情況。學者驚訝發現電腦模型顯示即使不再排放二氧化碳,氣候仍然會持續暖化很長時間,因此災變將難以避免。
    •  如果只單獨減少二氧化碳,將無法扭轉氣候變遷。因此有愈來愈多的氣候專家與組織…:呼籲各界制定政策減少甲烷、地面臭氧以及黑碳粒子,這些物質都比二氧化碳更快從大氣中消失。
    •  以20年為期計算,甲烷的暖化效是二氧化碳的60至100倍。因此若減少甲烷,將可立即減緩暖化,因此減少甲烷的方法就是要減少畜牧業,我們必須棄葷從素。
  • 黑碳減量可使環境降溫 - 2011年1月19日 
    •  黑碳是很強的氣候變遷因子,來源是柴油燃燒或是農業等等的生物質燃燒所致,因此.....等機構正積極設法減少黑碳,使地球的降溫更為迅速
    •  黑碳的主要來源之一是開墾農地所砍伐的森林,而這些農地中有70%是用於畜牧業。
    •  科學家稱甲烷和黑碳為生命週期短的氣體,亦即其暖化威力雖然很強卻會很快從大氣消失。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畜牧業是造成全球暖化、土地退化、空氣和水污染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最緊急問題的罪魁禍首。…若所有世人都吃純素,在2個月的短時間內就可見到顯著改變。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17&page=1#v
加拿大學者預測現在停止二氧化碳已無法遏止氣候變遷 - 2011年1月17日
加拿大學者預測現在停止二氧化碳已無法遏止氣候變遷

    加拿大的卡加立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及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專家透過電腦模型,評估如果在2010年及2100年之前把二氧化碳降到零對環境有何影響,並預測到公元3000年的情況。學者驚訝發現電腦模型顯示即使不再排放二氧化碳,氣候仍然會持續暖化很長時間,因此災變將難以避免。其中非洲北部將有30%地區乾涸,而熱量的散佈也可能導致深海溫度增加5度之多,最後將可能使南極西部大冰原完全崩解,海平面將因此上升數米之多。卡加立大學地理教授紹恩馬歇爾(Shawn Marshall)表示:「即使我們改變行為並完全改變社會,仍然會發生許多不良的情況。」但他也指出,雖然目前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有這麼久遠的影響,我們仍然要設法消除,這樣北極海冰的消失以及其他的災害才能被減緩甚至扭轉。這項研究也呼應了以往的研究,例如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大衛阿爾徹博士(Dr. David Archer),發現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停留很久,如果只單獨減少二氧化碳,將無法扭轉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因此有愈來愈多的氣候專家與組織,例如氣候研究所(Climate Institute)及北極協會(Arctic Council)都呼籲各界制定政策減少甲烷(methane)、地面臭氧以及黑碳粒子,這些物質都比二氧化碳更快從大氣中消失。清海無上師在2009年 3月美國加州的視訊會議中解釋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過程中,除了二氧化碳,還有另一項因子可幫助地球降溫。

清海無上師:「氣候科學家不斷告訴我們,如果減少畜牧業就會減少甲烷,這是使地球降溫最快的方法。研究結果顯示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需經過數萬年才會從大氣中消失使地球降低溫度,而甲烷的強度和熱度又比二氧化碳強,平均10年至20年就會消失。IPCC科學家克爾克史密斯博士(Dr. Kirk Smith)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以20年為期計算,甲烷的暖化效是二氧化碳的60至100倍。因此若減少甲烷,將可立即減緩暖化,因此減少甲烷的方法就是要減少畜牧業,我們必須棄葷從素。

有機農耕可解決糧荒

尼倫伯格博士(Dr. Danielle Nierenberg)與美國世界展望研究所(US-based Worldwatch Institute)科學家在一份旨在解決全球糧食安全的報告中建議:「有機農耕、提高存儲、改進靠雨水灌溉的田、在城市種植更多作物。」

太陽能車「迅陽四號」時速創紀錄

在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所製造的太陽能車「迅陽四號」(Sunswift IV)時速可達88公里,創下純太陽能汽車的時速金氏世界紀錄。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19&page=1#v
黑碳減量可使環境降溫 - 2011年1月19日
黑碳減量可使環境降溫

    美國加州一項法令限制柴油卡車的空氣污染以改善大眾健康並減少煙霧,施行後發現這項法令還有額外的效益,過去20年來,這些法令使黑碳降低了 50%。黑碳是很強的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因子,來源是柴油燃燒或是農業等等的生物質燃燒所致,因此北極協會(Arctic Council)和氣候研究所(Climate Institute)等機構正積極設法減少黑碳,使地球的降溫更為迅速。科學家與政府過去很擔心降低黑碳也會減少其他的氣溶膠,而氣溶膠本身對地球有冷卻效果,但加州這項研究中,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拉曼納丹博士(Dr. Veerabhadran Ramanathan)計算結果顯示,減少黑碳會對當地的熱氣及當地水源帶來顯著的冷卻效果。世界保護基金會(World Preservation Foundation)的資深學者韋達本畢夏普(Gerard Wedderburn-Bisshop)也表示,黑碳的主要來源之一是開墾農地所砍伐的森林,而這些農地中有70%是用於畜牧業。清海無上師在2009年 10月印尼的視訊會議中,提到我們應該做出哪些改變,才能有效減少黑碳等等暖化物質。

清海無上師:「科學家稱甲烷(methane)和黑碳為生命週期短的氣體,亦即其暖化威力雖然很強卻會很快從大氣消失。聯合國糧農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指出畜牧業是造成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土地退化空氣和水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最緊急問題的罪魁禍首。若沒有畜牧業,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排放的元兇便立即消失無蹤,不僅是二氧化碳,還有甲烷、氧化亞氮、畜牧業焚燒森林產生的黑碳以及硫化氫等毒氣。若所有世人都吃純素,在2個月的短時間內就可見到顯著改變,這些改變不過是人間伊甸的開始而已。」

倫敦市長推行植樹計畫

英國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新推行的全英國植樹計畫中,他親自前往羅丁谷公園(Roding Valley Park)與志工一起種植1萬株樹苗。

北美國際車展豐田推出普銳斯新款式

美國密西根2011北美國際車展上,豐田(Toyota)推出幾種其暢銷油電混合車普銳斯(Prius)的新款式,並計劃在2012年推出全電動車,在2015年推出氫電池驅動汽車。

保加利亞村莊發現口蹄疫

保加利亞衛生與農業官員檢測該國東南部考斯提村莊(Kosti village)的1,600隻動物,發現一些動物患有高度傳染的口蹄疫,他們殺死500隻,試圖遏止疾病在牲畜中蔓延。

公共衛生&拉丁美洲生態地圖&危及重要的生物

本小節共計 三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 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的影響日漸增加 - 2011年1月14日 
    •  氣候變遷對人類的直接與間接影響。作者表示直接效應較容易定量,包括感染病的擴散、熱壓力的增加、空氣污染惡化,例如中暑及呼吸疾病等等。而間接的效應,包括缺水、缺糧以及氣候難民被迫遷離家園,這些間接效應的問題更嚴重
    •  未來的氣候將對數億人口造成健康危機氣候科學本身的不確定性,不應該變成一個不行動的理由,而應該藉此妥善因應氣候危機。
    •  請考慮現在什麼最重要,目前什麼是真正最急迫的,不是政治聲譽或經濟,是地球萬物的生命:人類、動物、植物。有機純素飲食也會馬上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提昇我們的靈性,還能遏止水和糧食的危機,恢復大自然維持生命的系統,這也是最快速、最符合經濟效益
  • 拉丁美洲生態地圖顯示氣候變遷壓力 - 2011年1月18日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環境變遷報告」報告中列出當地因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所面臨的許多環境危機,.......可看到森林大量砍伐等等環境影響,更令人憂心的是許多的土地並不是開墾來種植人類的糧食,而是用來種植動物飼料、工業燃料等用途的農作。南美洲其他的主要氣候效應包括天災的增多、冰河融解加速、土壤及海岸侵蝕等土地退化問題,而當地也有6億多公頃的土地發生沙漠化現象
    •  全球暖化的某些影響,造成地球氣溫不斷上升、海洋暖化還有酸化、更頻繁猛烈的暴風雨、長期乾旱和熱浪增強、土壤沙漠化、動植物滅絕,甚至還有永凍層融化,這將引發釋出更大量的甲烷氣體,那將是難以想像的災難,墨西哥和鄰國已深受這些影響之苦。你會問畜牧業與這些有害影響有關嗎?影響許多方面.....
  • 氣候變遷危及重要的生物與棲息地 - 2011年1月22日 
    •  美國瀕危物種聯盟發布一份報告:《世界增溫:拯救瀕危物種的首要十大地區》,報告中描述氣候變遷所危及的多個生態系....
    •  瀕危物種聯盟執行主任雷達胡塔,談到當地的動物以及地球所受的迫切危機時表示:「氣候變遷不再是遙遠的隱憂,這個現象已經到來,正威脅到我們所仰賴的生態系,而瀕危的物種更容易受其影響。....
    •  動物在很多方面比我們更清楚感受到氣候變遷,因為他們位於自然微妙的生命網最前線。不幸的是,如我們所見和發現,他們也是全球暖化下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一切掌握在人類手中。最能讓世界恢復的必要改變就是持純素,我們必須持純素才能穩定地球,每天發自愛心吃純素來加持世界。
    •  英國環境經濟學家斯特恩爵士在2006年警告大家,如果不儘快緩解氣候變遷,將耗費全球經濟的20%成本,如果儘快行動,將只耗費1%,他現在警告大家氣候效應已經加速,因此成本將會更高。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14&page=1#v
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的影響日漸增加 - 2011年1月14日
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的影響日漸增加

   《科學家》(The Scientist)雜誌所刊登的專文「健康新危機」(The Coming Health Crisis)之中,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薩穆爾邁爾斯醫生(Samuel S. Myers, MD)與艾倫柏斯坦醫生(Aaron Bernstein, MD)討論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對人類的直接與間接影響。作者表示直接效應較容易定量,包括感染病的擴散、熱壓力的增加、空氣污染惡化,例如中暑及呼吸疾病等等。而間接的效應,包括缺水、缺糧以及氣候難民被迫遷離家園,這些間接效應的問題更嚴重,因為它們對公共衛生的挑戰最大。2位醫師提到雖然確切的效應也許還不知道,但人類應儘量避免有害的健康影響,他們在報告中提到:「有證據顯示氣候變遷已經造成沈重的保健負擔,尤其如果溫室氣體(greenhouse-gas)繼續大量釋入大氣,未來的氣候將對數億人口造成健康危機。氣候科學本身的不確定性,不應該變成一個不行動的理由,而應該藉此妥善因應氣候危機。」他們建議應該開發新品種農作,改善糧源的穩定,而水源不穩定的地區應大幅增加儲水容量。2010年11月英國視訊會議所播放的短片中,清海無上師急切呼籲大家趕快採取行動,既保護人類也保護地球上脆弱的眾生。

    清海無上師:「恐怕現在的情況已經太危急了。科學家說世界上80%水源安全堪虞,因為河系乾凅或被汙染,從南美到喜馬拉雅冰河不斷縮減,地下水水位逐年降低。在2009年飢民人數首次超過10億人,而天災又進一步威脅糧食的安全。所以請考慮現在什麼最重要,目前什麼是真正最急迫的不是政治聲譽或經濟是地球萬物的生命:人類、動物、植物。有機純素飲食也會馬上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提昇我們的靈性,還能遏止水和糧食的危機,恢復大自然維持生命的系統,這也是最快速、最符合經濟效益,唯一可行的氣候方案,各國都很容易實施。」

瀕危的大猩猩族群數量漸增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最近的報告指出,東非的維龍高原地區(Virunga Massif region)山地大猩猩的數量,自2003年來增加了26%以上到達480隻,這使瀕危的大猩猩在全世界的總數達到786隻。世界自然基金會主任阿拉德布姆(Mr. Allard Blom)表示很高興族群數量的增加,他也提到能恢復到這種程度,真的是可圈可點。我們也很高興維龍高原地區的山地大猩猩族群數量擴增,在天國加持之下,希望所有動物夥伴都受到保護,也希望我們能以更多愛心關懷對待地球與其眾生。

日立開發太陽能空調系統並計畫量產

位於日本的日立工業技術公司(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開發出環保、省電,以太陽能驅動的空調系統,並計畫在地中海地區、北美、西亞、澳洲等陽光充足的國家量產推出。

永續能源目前進度可望超越目標

歐盟報告顯示目前的進度可望超越目標,到2020年時20%以上的能源將從永續來源產生,而15個會員國,預計也將超越本國的目標。

中國2010年氣候極端

中國氣象局宣布2010年的氣候相當極端,國內熱浪不斷,時間長度打破記錄,而國內其他地區的每日平均雨量,則是有史以來最高

杜拜亞洲波斑鴇被放生至阿瑪哈沙漠保育區

杜拜邦長及總理穆罕默德親王(His Highness 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將170隻亞洲波斑鴇放生到杜拜的阿瑪哈沙漠保育區(Al Maha Desert Conservatory)以增加這種鳥類的野生數量。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18&page=1#v
拉丁美洲生態地圖顯示氣候變遷壓力 - 2011年1月18日
拉丁美洲生態地圖顯示氣候變遷壓力

    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彙整33國的資料提出一份報告,名為「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環境變遷報告」(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Atlas of our Changing Environment)。報告中列出當地因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所面臨的許多環境危機,這份地圖集包含200多張衛星照片、地圖、圖表和文字,共分為3部分:原有豐富生態系與物種的探索、目前的氣候問題以及針對65個個案的分析。在巴西、墨西哥、海地、瓜地馬拉、玻利維亞的照片中,可看到森林大量砍伐等等環境影響,更令人憂心的是許多的土地並不是開墾來種植人類的糧食,而是用來種植動物飼料、工業燃料等用途的農作。南美洲其他的主要氣候效應包括天災的增多、冰河融解加速、土壤及海岸侵蝕等土地退化問題,而當地也有6億多公頃的土地發生沙漠化現象。聯合國環境署建議應推動永續方案遏止災變的發生,使生態系能復原。清海無上師在2009年11月墨西哥的視訊會議憂心談到氣候變遷的危險後果,同時也強調要保衛環境與眾生應採取何種最佳方法。

   清海無上師:「我們聽過的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某些影響,造成地球氣溫不斷上升、海洋暖化還有酸化、更頻繁猛烈的暴風雨、長期乾旱和熱浪增強、土壤沙漠化、動植物滅絕,甚至還有永凍層融化,這將引發釋出更大量的甲烷(methane)氣體,那將是難以想像的災難,墨西哥和鄰國已深受這些影響之苦。你會問畜牧業與這些有害影響有關嗎?影響許多方面,我沒足夠時間一一告訴大家,這些包括砍伐森林、土壤侵蝕和沙漠化、過度使用珍貴資源、土地和水的浪費污染、動植物與人類的疾病或滅絕。所以解決之道很簡單,我們只要摒棄動物性產品,我們停止吃肉、乳品、蛋、魚,然後一切都會改善,生活將更容易,我們可輕鬆期待兒童的未來。」

美國授粉大黃蜂大量減少

美國學者指出美國有4種對農作物授粉非常重要的大黃蜂,數量以驚人速率減少了96%,活動範圍也縮小了87%。

海地發現6種稀有青蛙

一組國際科學家隊到海地考察,發現6種20年來首見稀有青蛙,包括會發出笛音的蛙以作曲家莫札特命名,及另一種能創造出牠聲音是來自別處的效果。

西南航空電腦化飛行系統更環保

航空公司如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採用新電腦化飛行程序系統,以找到最直接的航道及運用精確下降的角度著陸,能節省費用及減少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排放量約35%。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423&page=1#v
氣候變遷危及重要的生物與棲息地 - 2011年1月22日
氣候變遷危及重要的生物與棲息地

    美國瀕危物種聯盟(US-based Endangered Species Coalition)發布一份報告:《世界增溫:拯救瀕危物種的首要十大地區》(It’s Getting Hot Out There: Top 10 Places to Save for Endangered Species in a Warming World),報告中描述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所危及的多個生態系,根據聯合國國際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資料顯示,如果溫度升高攝氏3度,將有30%的物種絕種的機率上升。除此之外,報告也呼籲美國政府更妥善保護天然的棲息地。10大瀕危生態系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北極海地區,其暖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2倍,使得北極熊、太平洋海象及至少6種海豹的棲息地愈來愈小。其他列入名單的生態系包括美國加州塞拉山脈(Sierra Mountains),當地的黃腿山蛙等等30種原生兩棲類都受到威脅,還有美國南部的大沼澤區(Greater Everglades)有67種瀕危物種,包括受人喜愛的草食性海洋哺乳類:海牛。瀕危物種聯盟執行主任雷達胡塔(Leda Huta),談到當地的動物以及地球所受的迫切危機時表示:「氣候變遷不再是遙遠的隱憂,這個現象已經到來,正威脅到我們所仰賴的生態系,而瀕危的物種更容易受其影響。如果我們真的想拯救瀕危物種免於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危害,就要從這些地區來做起。」清海無上師不斷致力保護地球上難以取代的珍貴眾生,她在2009年8月泰國的視訊會議中,談到人類應善盡關懷地球動物夥伴的關鍵性角色。

    清海無上師:「動物在很多方面比我們更清楚感受到氣候變遷,因為他們位於自然微妙的生命網最前線。不幸的是,如我們所見和發現,他們也是全球暖化下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一切掌握在人類手中。最能讓世界恢復的必要改變就是持純素,我們必須持純素才能穩定地球,每天發自愛心吃純素來加持世界。」

氣候效應加速將提高成本

英國環境經濟學家斯特恩爵士(Lord Nicholas Stern)在2006年警告大家,如果不儘快緩解氣候變遷,將耗費全球經濟的20%成本,如果儘快行動,將只耗費1%,他現在警告大家氣候效應已經加速,因此成本將會更高。

巴拿馬豪雨污染水源系統

由於近來豪雨污染了水源系統,巴拿馬民眾大排長龍等候送水車供水,巴拿馬政府已增加送水車數量為巴拿馬市(Panama City)的100萬市民運送更多的珍貴用水。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氣候異常 反聖嬰現象地球南北均受災

http://epochtimes.com/b5/11/2/3/n3160919.htm

氣候異常 反聖嬰現象地球南北均受災

【大紀元2011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近月來全球暖化、反聖嬰現象(拉尼娜/La Nina)導致的極端氣候,已讓北半球降下酷寒大雪,南半球各國暴雨成災。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這波反聖嬰的強度是近100年最大之一,將至少延續到3月才會漸漸減弱。

近來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成了常態,暴雪、強冰雹、颱風、暴雨、洪水、高溫、蝗災、乾旱,近期種種極端氣候現象接連在世界各地發生。

反聖嬰現象帶來的世紀大災難,讓人聯想到「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2012》的災難電影,加上這幾年的大型天災不斷,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已經成為地球人的共同課題。

強反聖嬰現象

美國《CNN》引述專家分析指出,全球各地連場異常氣候天災,太平洋反聖嬰現象和北大西洋濤動(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是兩大原因。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這次的反聖嬰現象是百年來最大一波,照目前情況看來至少還要四個月才會消退。

專家指,反聖嬰現象一般會令歐美高緯地區氣溫較暖,但今年的北大西洋濤動效應,卻抵銷了反聖嬰現象對該區天氣的影響,令今年歐美多地出現聖嬰現象時常見的極寒冷天氣,反而加拿大東北、格陵蘭和冰島等更北的地區,氣溫卻較暖。

美國氣候專家巴恩斯頓(Tony Barnston)表示,在反聖嬰現象期間,東南亞和澳洲對開的太平洋西部水溫會偏高,水氣蒸發和雨水也較多,但這次反聖嬰現象中,水溫較暖的地區竟西延至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和印度南部,結果除了澳洲、巴西,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地也受反聖嬰現象所帶來的暴雨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警告,隨著全球暖化,以往百年難得一遇的極端天氣,將可能變為更頻繁的「20年一遇」。2010年也是最濕熱的一年,共有18國出現史上最高溫。

各地洪水頻傳

太平洋赤道海域的反聖嬰現象,延續去年9月以來的各地豪雨形成的大洪水災害,中國海南島、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巴西、北澳洲、南非等地均飽受水患之苦。

馬來西亞繼1月上旬的北部大洪水後,近日南部和東部一些地區持續降雨,引發嚴重水災,造成4人死亡、約5萬居民要緊急疏散。

菲律賓近日各地連續豪雨,導致許多地方水災嚴重,造成1死,5名漁夫失蹤,上萬人撤離家園。而從去年底到1月中旬的豪雨也造成53人死亡,至少19人失蹤,150萬人受災。

玻利維亞南部洪水淹沒一輛公共汽車,一輛卡車被衝走,至少造成31人死亡,19人受傷。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表示,南部非洲的多個國家近來遭受了強降雨,出現了洪水災害,雖然災情暫時得到了控制,但這一區域的雨季將持續到3月底。南非政府更宣布全國9省中的8個省的33個直轄市為災區。

巴西的豪大雨引發洪水和泥石流,這場災害造成800多人死亡、約540人失蹤。

澳洲又逢超級熱帶颶風

澳大利亞近年天災不斷,先是千年一遇的數年長期乾旱氣候,接著是鼠患,鼠患之後又遇75年一遇的最嚴重蝗蟲災害,還未從災害中復原,又來了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水患才去,才剛喘口氣,澳洲東北部的昆士蘭2日遭強烈熱帶氣旋「雅斯」(Yasi)侵襲,「雅斯」強度五級,相當於2005年重創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是澳洲史上威力最強的氣旋,加上時值漲潮,可能帶來嚴重災情,澳洲總理和昆士蘭州長都警告民眾做好防災準備。

澳大利亞氣象局預計,「雅斯」鋒面寬650公里,最大風速每小時會達到300公里,登陸後會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強度,深入昆士蘭州,距海岸900公里的芒特艾薩市(Mount Isa)。

這是自1918年首見五級熱帶颶風襲擊澳克蘭。在一個島上,澳大利亞氣象局的雷達設施被旋風摧毀;有些地區的大樹被旋風連根拔起。

北美大風雪連連

美國和加拿大近日再度遭遇大範圍暴風雪襲擊,截至當地時間2日凌晨,北美地區已有6,000多個航班因天氣不佳而被取消,數百萬人受災。

這股強大的風暴潮使得美國9州發布了暴風雪警報,目前已經進入了加拿大境內。加拿大臨近五大湖的安大略省為此特別發布了暴雪緊急警報,並做好了迎戰最少35厘米降雪的準備。

從耶誕節後開始的大雪,令美國紐約市的三大機場關閉、巴士和汽車無法行駛,數百地鐵乘客被困在寒冷的車廂中。

美國東北部地區(從波士頓到華盛頓特區)1月27日凌晨再遭大風雪侵襲,大多數地區積雪超過30多厘米(紐約達48厘米),機場關閉、學校停課、巴士停駛、上班時刻交通大亂、華府地區50萬人停電。

美國逾25個州1日又受到新一輪大範圍的暴風雪侵襲,雨雪及風暴天氣由西至東席捲中西部平原到東北部沿海的大片地區,席捲了美國三分之一以上地區;剛於上週受到暴雪重創的紐約地區週三再降冰雨。

紐約市緊急救難中心在1日已發出危險旅行警告,鄭重向駕車人士建議謹慎出行。而紐約地區的三大機場至1日下午已有近1,600班次的航班因冰雪天氣被取消。

日本1月天氣異常

日本氣象廳2月1日宣佈,由於冬季氣壓分佈狀況異常,日本各地1月相繼出現異常天氣。

氣象廳說,日本海沿岸1月普降大雪,有37個觀測點的最深積雪量刷新了198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除了日本全國所有地區平均氣溫都低於常年值外,同時,太平洋沿岸1月多數時間天氣晴朗,而日本北部和西部的降雨量是1946年以來最少的。

中國大陸南凍北旱

繼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國發生了罕見的西南乾旱後,近日中國大陸又發生南凍北旱的天氣異常狀況。

據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介紹,2011年2月6日之前,華北、黃淮等氣象乾旱區基本沒有降水;2月份,華北、黃淮等地氣象旱情可能持續或發展。受反聖嬰影響,東亞冬季風偏強,南方容易出現極端低溫情况。

專家指出,由於大陸去年先後遭遇乾旱和洪澇災害,在目前物價高漲的情況下,異常天氣的持續,市場對農產品的漲價預期會增強。

世界銀行日前已發出警告稱:「如果全球食品價格隨著其他主要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一些地區可能會重演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的情景。」

去年天災三十萬人死亡&新一年的一小步

本小節共計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消息來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6116187.shtml

去年天災三十萬人死亡 政院評估巨災險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1.01.25 10:52 am

大陸華北、河南等地出現嚴重乾旱,澳洲大水成災,全球氣候異常,根據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UNISDR)資料指出,去年自然災害已造成近30萬人死亡受影響人數達2億1千萬人。行政院目前除將國軍納入救災體系外,也正評估「巨災險」的可行性。

根據國際減災戰略提供的統計資料指出,去年全球共計發生了373起自然災害,其中,以洪水發生頻率最高,共有大小洪災182起。另外,還發生了83起風暴、29起極端天氣以及23起地震。

特別是自然災害造成了20年來最為嚴重的民眾傷亡。其中,去年初發生在海地的強烈地震,以及發生在俄羅斯的熱浪和森林大火,造成的傷亡最為慘重。全球全年經濟損失,則高達1100億美元。

減災戰略指出,災難預警機制不應當是個可有可無的選擇,如果各國再不從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人類將為自然災害付出更大的代價,可靠的預警系統是必要的,並要建立危機意識,「擁有可靠的社會備災機制,才是真正拯救生命的方法。

而台灣天然災害極多,以莫拉克颱風災為例,災後重建預算即高達1200億元,行政院於去年即著手研究「巨災險」,擬透過國際和國內產險投保方式,降低天然災害的重建經費負擔。

目前金管會初步評估,費率將由產險業自行建立經檢測通過的模型,來評估承保天災險的合理費率,或是以國際著名天災模型檢視後的費率,作為參考依據。




消息來自:http://biz.sinchew-i.com/node/43765?tid=17

新一年的一小步
2011-02-09 12:22

全球華人還沉浸於農曆新年的歡樂氣氛裡,香港維多利亞碼頭的上空燈火璀璨,成千上萬紅男綠女仰望夜空,為燃放著的光彩奪目煙花嘆為觀止。

沒有人會在意剎那的光芒背後,為全球製造多少污染,而人們心中隨煙火璀璨而亢奮至極點,隨著煙火的沉落而益發失落。

同樣的,在全球其他華人聚集的地區,除了五光十色,目為之眩的煙花,也炮竹聲聲除舊歲,增添幾許年氣氛。

當然,如果要與工業化與城市化後,日夜所排放的工業氣體與汽車污染相比,煙花與爆竹聲並不算嚴重。

全球工業化兩百年以來,無窮盡的碳排放導致全球氣候出現了劇變;去年的全球各地“水深火熱”,無疑是上天向人們傳遞的“警訊”。

早些時候,有些預言家預測2012年將面臨世界末日,這種說法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則認為這是地球經歷了多年的耗損後,必會出現的必然趨勢。

去年夏天的北半球,史上最強熱浪肆虐俄羅斯,首都莫斯科7月底氣溫高達攝氏38.2度,創氣象紀錄150年來最高溫紀錄,熱浪除了引發森林大火,讓至少1千萬公頃林地遭殃,也讓莫斯科空氣品質嚴重不良,且有近四分之一的小麥等穀物生產受影響。

有環境學家估計,單是俄羅斯的森林大火就造成至少3千億美元的損失。此外,聖誕老人的故鄉芬蘭,一般人印象中是冰天雪地,但氣溫也飆高至35度高溫,創1934年以來新高。

接著,巴基斯坦西北部豪雨不斷,至少3千人罹難,100萬人受災,即連一向被視為人間天堂的澳洲紐西蘭,最近也無法避過洪災的肆虐。

聯合國氣象組織(WMO)表示,受到化石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影響,去年是19世紀中葉以來最熱的一年,反常天氣或會更加頻密、更嚴峻。極端天氣例如暴風雨、水災等自1980年以來增加了3倍,預計這個趨勢將持續。

伴隨著氣候的異常,有些單位甚至預見到,當地震、海嘯或倒灌的海水向一些地區核設施襲擊時,或者嚴重乾旱導致核電廠缺乏用以冷卻的水源,亦可能導致天災併發出核災害

英國氣候專家霍金斯(Hoskins)研究發現,去年中西歐上空有噴射氣流的低壓槽,而俄羅斯一帶則是高壓脊,接著南下巴基斯坦又形成低壓脊,所以中西歐、巴基斯坦因低壓降雨而造成水患,俄羅斯則因高壓盤踞而氣溫飆高。

去年中國連續暴雨,也與噴射氣流有關。一般狀況,噴射氣流會在亞洲季風區的北方,但卻向南彎曲的幅度大,深入巴基斯坦、印度洋一帶,與亞洲季風形成交互作用,影響東亞的西南氣流,把更多的水氣帶進了亞洲內陸。

以我國為例,接近農曆新年向來為北風吹,天氣乾旱時刻,但今年在南馬3州,卻發生了嚴重水患,令準備過年的人土,頓時流離失所。

當這一切轉變出現時,全球享受工業與城市化榮景的人們,是否有必要深思,數百年來的工業化帶來的富足,是否會因一場更大的天災,導致一切美好事物戛然而止?

在大馬,不管是公共領域與私人界,除了一些極負盛名的國際跨國公司外,多數尚對氣候的轉變無動於衷,未能及時制定環保政策,或主動採取更環保的生產方式。

相比曾是工業大革命起源地的英國,早在2003至2004年間,就設立起氣候變化部門,並採取多項步驟減排。即使最近氣候變化異常,亦發佈了首批來自能源、交通、環保等部門的適應預案,以起防範未然之效。

趁著新的一年,期望大馬能在減排改善環境上快馬加鞭,至於企業與作為消費人的個人,則可貫徹更環保的營運和消費。

尤其是消費人,你的一小步,便是地球的一大步,願世界因消費人的一小步而更美好!
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張啟華‧2011.02.09


北極暖化速度空前

本小節共計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示警:北極暖化速度空前

更新日期:2010/10/22 16:05 陳 蓉

(21日電) 根據美國政府今天公布的一項年度報告,北極地區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持續暖化,衝擊區域內民眾生活及生態系統,也影響北半球人口稠密地區。

69名各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進行的「北極年度報告」(Arctic Report Card),形容北極這個「地球的冰箱」,正經歷改寫紀錄的高溫,冰雪融化且冰河面積逐漸縮小。

報告指出,格陵蘭「夏季海冰持續減少─自1979年開始使用人造衛星監測以來,2009到2010年夏季海冰覆蓋範圍達史上第3小,且海冰層也變得愈來愈薄」。

冰雪覆蓋期也創下1966年起彙整紀錄以來最短

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署長盧布成科(JaneLubchenco)指出:「北極暖化及永凍層、冰層覆蓋、冰河及海冰減少,除了會對北極在地居民及野生動植物造成衝擊,也會對世界其他地區的自然界及生物系統產生廣泛影響。」

她表示:「北極對全球氣候及天氣影響重大,且是全球大量鳥類、哺乳類及魚類的棲息和繁殖地。」(譯者:中央社陳蓉)



消息來自: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145554.shtml

林中斌:小冰河期來臨?【聯合報╱林中斌】

2011.02.11 02:14 am

這次冬天,寒流暴雪侵襲整個北半球。歐洲、美國、中國無一倖免。連越南都有上千動物凍死。台灣有十四天低於攝氏十度,創卅多年紀錄。今年是特例嗎?非也。

一○年一月中報導,大台北九人凍斃,印度冷死百人,華北大雪六十年罕見。○九年十二月,歐洲八十人凍死,美國十八人送命。然而當時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華勒斯說低溫只是暫時現象,非長期趨勢。

這次全球寒冬於去年十月便開始。當時專家預測歐洲將面臨千年嚴冬,卻被聯合國氣象組織駁斥為「純屬臆測,今年冬天並不會特別冷」。

這兩年寒冬是否為特例?也不然。根據氣象預測專家Judah Cohen去年十二月廿七日在國際先鋒論壇報所說,○一至○八年之間九年,有七年寒冬。但是多數之前的預測皆未料到這些寒冬的來臨。

近年來,新氣象理論不斷出爐。從聖嬰現象,到反聖嬰現象,到非典型聖嬰(El Nino Modoki),北極震盪,南方震盪(Southern Oscillation)等等。無怪「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說:以前理論顯然不夠用。既有理論只能解釋過去,卻不能預測將來。

目前專家對寒冬的解釋是:「寒冬是全球暖化所引起。因為太熱,北極冰融,冰覆蓋的面積縮小。冰反射太陽熱減少,地面吸收太陽熱增加,使早先堵住北極冷空氣的氣牆破洞。原來由西向東移動的噴射氣流變成南北繞彎。北極冷氣洩出到中緯度地區,引起北半球寒冬。

這對外行人來說,的確有點霧煞煞。無怪蓋洛普民調顯示,相信全球暖化被誇大的美國人遞增:由○六年百分之卅升到一○年百分之四十八。

其實,地球暖化將導致氣候變冷的說法,在○三年便已由美國Woods Hole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Terrence Joyce等提出。他們認為海水循環影響全球氣溫可能比我們慣用的大氣循環更重要。但因經費不足,無法施展大規模研究。

除了大氣、海水以外,影響全球溫度上下變化的還有太陽。

○七年,正是全球暖化議題當紅之時,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震驚世界的訪問說道:地球的小冰河期將要在一四年來臨。

訪問對象是俄羅斯聖彼得堡Pulkovo天文台太空研究主任阿不都參曼托夫(Habibullo Abdussamatov)。他說地球溫度變化主要來自太陽照射地球的多少。根據太陽黑子長期活動的趨勢,他說:二○一四年左右,地表溫度將不再升高。太陽黑子活動在二○四二降到最低,導致地表溫度在二○五五至六○跌到谷底,類似一六五○到一八五○年之間地球的小冰河期。

依據目前夏天更熱冬天更冷的狀況看,未來地球溫度趨勢有兩個可能。一是氣候極端化更嚴重。二是小冰河期來臨。因為地球在一九八○開時加速暖化,而在二○○一開始出現寒冬。寒冬趨勢晚於暖化廿年,會黃金交叉嗎?不知道,但三年後便見分曉。

重要是,我們如何因應?

一、增加戰備存糧並研發耐旱耐澇之農作物。無論地球暖寒乾旱淹水都會衝擊糧食生產。我國卅萬噸戰備存糧只能支撐三個月,遠低於日本。研發快收成農作物之經費又被裁。

二、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合作防災救災。只靠政府作為不夠,尤其需要富創意具活力的企業以及民間團體參與。如照顧寒流熱浪下的獨居老人,便是。

三、個人靜心。未來世界多變,個人更要能靜心,以自助助人。

(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2011/02/11 聯合報】@ http://udn.com/

蜂群暴斃 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蜂群暴斃 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更新日期:2011/02/08 22:45

(中央社台北8日電)全球約1/3農場的作物產量都仰賴動物授粉,蜜蜂則扮演授粉要角。

這些糧食提供人類攝取卡路里的35%,占礦物質、維生素以及抗氧化劑的絕大部分,也是美食學的基礎。如今蜜蜂正以令人不安的速度消失或遭到撲滅。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的讀者對「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一事,早就不陌生。

有些人將蜂窩置放家中,並見證蜂群大量死亡的離奇事件,他們強烈懷疑是寄生蟲、病毒、會擾亂年輕蜜蜂神經系統的農藥,或各種破壞力量的協同作用所引起。

截至目前,蜜蜂危機都被視為細枝末節問題。但聯合國(UN)糧食價格指數創空前新高,中東也因為糧食短缺紛紛爆發革命。現在亟需了解蜜蜂的危險處境,是否會進一步拖累已很薄弱的全球糧食安全。

荷蘭中央合作銀行(Rabobank)表示,美國無法活過冬天的蜂群已增至30%至35%左右,遠遠高於歷史正常水平10%。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機率是20%以上,拉丁美洲和亞洲也出現相同模式。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經說過:「若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麼人類將只剩4年可活。」

荷蘭中央合作銀行說,這種「世界末日場景」過於誇大。玉米、小麥和稻米等主食全都仰賴風來授粉。

然而,堅果、瓜類和莓果都必須仰賴動物授粉。其他需要動物幫助授粉的作物尚有柑橘類水果、蘋果、洋蔥、青花菜、甘藍、豆芽、西葫蘆、椒類、茄子、酪梨、黃瓜、椰子、蕃茄、蠶豆、咖啡及可可亞。

這是全球農場經濟成長最快且最寶貴的部分。介於80%至90%的授粉工作都是由人類飼養的蜜蜂代勞。飛蛾及蝴蝶的授粉範圍無法遍及大片田地。

蜜蜂數量不斷減少,比例危險失常。尤以美國的失衡情況「最為嚴重」。

授粉作物產量自1961年以來增至4倍,但如今蜂群數量減半。每公頃蜜蜂數量銳減將近90%。

根據報告:「目前為止,農民設法在蜂群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從事生產,目前沒有跡象顯示農產產量受到影響。問題在於這種情況還可延續到何種程度。」(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00208

非洲人失業、雨林破壞「餵不飽的地球」

非洲人失業、雨林破壞 「餵不飽的地球」

TVBS 更新日期:2010/09/08 22:32 陳俊諺

在台灣,我們可以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蔬菜水果,不過您可能沒有想過,農產品的自由貿易,卻可能反而導致非洲人流離失所,南美洲的雨林生態遭到破壞,人民挨餓問題愈來越嚴重,紀錄片「餵不飽的地球」,為我們揭露這個不為人知的事實。

鮮紅的番茄在轉盤上跳舞,讓人看了垂涎欲滴,不過您可能不知道,這一盒一盒包裝精美的番茄,卻是導致非洲農業崩解、成千上萬當地農民失業的最大幫兇。

西班牙南部是歐洲番茄的主要產地,從空中鳥瞰,溫室就像是一塊一塊的布料,點綴著平原,規模之大,甚至超過荷蘭和比利時的面積總和,這些番茄運往歐洲各處,甚至遠銷到非洲,然而歐盟對於農產品出口的巨額補助,卻重重打擊非洲農業。

以塞內加爾為例,西班牙番茄的售價,竟然不到當地生產的1/3,佃農根本無法抗衡。聯合國全球糧食書記官齊格勒:「塞內加爾當地的佃農,就算在自己的土地,每天頂著烈日辛苦耕種18小時,還是養不活自己。」

許多非洲小農三餐無以為繼,只好冒險偷渡歐洲,卻身陷更惡劣的生活環境,簡單的篷子就是棲身的家,洗澡一切從簡,冬天天氣冷,還得自行生火取暖,若是想念家人,也只能彈首故鄉的歌謠,一解鄉愁。

農業自由貿易造成的悲劇,不僅發生在非洲,南美洲的生態,同樣是受害者。生物學家文森荷西保羅:「他們將破壞整片亞馬遜,以及馬托格羅索的雨林。」

珍貴的雨林生態遭到破壞,這沉重的代價,卻只是為了餵飽牠們,為了滿足歐洲牲畜飼料的需求,巴西政府數十年來,大規模砍伐雨林,把土地清出來種植大豆,光是1975年砍掉的雨林面積,就等同於法國和葡萄牙的面積總和。

同樣付出代價的,還有世居當地的小老百姓,巴西身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卻有1/4的人口每天吃不飽。巴西居民:「我不想說謊,我們過得真的很不好,飢餓的問題非常嚴重。」

巴西的人民面臨飢荒,可以餵飽經濟弱勢人民的玉米,在歐洲,卻是直接送到發電廠燒掉,作為燃料;除此之外,奧地利維也納每天丟棄超過5000公斤的滯銷麵包,這個數量,足以供應30萬人食用。

根據聯合國估計,現階段的世界農業狀況,要養活120億人口根本不是問題,每天卻依舊有10萬人死於飢餓。齊格勒:「追求最大利潤化,對世界上各大企業來說,其實都是個謀殺策略。」

農業自由貿易,縱使讓我們得以方便地,享用世界各地的美味蔬果, 但卻環境的破壞,以及弱勢民眾的影響,產生難以抹滅的傷害。

第6次物種大滅絕?

本小節共計 二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地球生物有難! 第6次物種大滅絕

TVBS 更新日期:"2010/10/28 22:15" 蘇雅容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警告,地球即將進入第6次物種大滅絕,有將近2萬6千種 脊椎動物,被列入紅色瀕臨絕種名單,其中兩棲類動物數目減少最多,高達41%,哺乳類物種數量也整整少掉了1/4,此外備受生存威脅的還有日本的海龜,越來越多海龜被漁網纏住暴斃,每年多達500隻海龜因此喪命。

水 族館裡海龜自在悠游,日本海龜協會調查,每年發現約500隻海龜屍體死因多是被漁網纏住,受困而死。在美國這種補蝦子的漁網,讓海龜得以從旁邊脫困,可是 在日本多是這種固定在岸邊的定置網,海龜一旦困住想要逃命,困難度加倍,日本研究團隊展開搶救海龜大作戰,要找出能讓海龜順利脫困的漁網。

伸長脖子拼命鑽呀鑽,第一階段掙脫漁網任務失敗,換一個網子試試看,不到幾分鐘的時間,漁網解脫成功。參與研究人員:「這些研究團隊以海龜能掙脫為優先考量,可是我們希望不要讓魚也跑掉,因為捕魚是我們的工作。」

要用漁網捕到魚,又不能傷到海龜,這個兩難習題,答案還在找尋,可是海龜數目繼續減少;展翅高飛、英氣十足的加州兀鷹 ,同樣發出絕種的求救訊號;伸長脖子、探頭探腦的黑腳雪貂,家族的人口數也在銳減,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警告,地球即將進入第6次物種大滅絕。

日本首相菅直人:「每年有大約有1/3個日本群島面積的森林在消失中,很不幸的這些物種的絕跡,都是人為所導致。

動 物的原生環境遭到破壞,進而導致物種消失,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報告,全球有2成脊椎動物面臨絕種威脅,有近2.6萬種脊椎動物列入紅色瀕臨絕種名單中, 其中哺乳類動物數量大減25%、鳥類減少13%、爬蟲類少了22%、兩棲類減少高達41% ,魚類生存也受到威脅,到時候像這樣野生駱馬奔跑的畫面,恐怕只能在影片中才能看的到。




聯合國:破壞生態 人類自毀地球

更新日期:2010/10/20 16:13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署表示,人類正在毀滅地球的生命,光在2008年全球人為造成的環境損害,總金額就高達6.6兆美金,約台幣204兆元。另根據統計,全球哺乳類動物,已有78種絕種,超過6百種瀕危。

今年由日本舉 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參加會議的國家可望就2020年目標進行確認,過去聯合國也曾在2002年時訂出2010年減少生物多樣性消失目標,不過成效 不彰,因此《美聯社》稍早也報導,專家呼籲如果沒有積極保護地球物種,絕種現象將快速增加,甚至破壞到人類自己的生態系統。

今年參加會議的 日本環保大臣松本龍則表示,「2020年的目標需要積極達成,因為目前我們正站在歷史轉捩點上。」根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統計,在全球5490種 哺乳動物中,有78種絕種,188種嚴重瀕危,450種瀕危,其中主要原因是受棲息地減少、汙染、生病與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造成。

另外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國代表也表示,中國政府已規劃35處優先保育地區,總面積約佔中國領土23%,政府也撥出預算挹注2020年達成減少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不過,好消息是,人類近幾年來發現新物種的次數也在增加中。根據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表的報告指出,自1997年至2007年間,全球新發現的物種就有1068種,另外「海洋生物普查」至今也已發現超過6千種不同海底新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秘書長利普表示,「今年名古屋會議如果能達成禁止繼續破壞生態與生命的協議,那才是地球最需要的。」

本次於日本名古屋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共邀請190個國家以上參加,會議預計2個禮拜後結束。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格陵蘭融冰速度創下紀錄

本小節共計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bbs/board.php?bo_table=sos_tw&wr_id=2431&goto_url=&sca=sos_3&url=link1_0&#v
格陵蘭融冰速度創下紀錄 - 2011年1月30日

格陵蘭融冰速度創下紀錄

美國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最近刊載的報告指出全球在2010年有5,300億噸的冰融化入海,是過去30年每年平均值2,850億噸的2倍以上美國紐約市立學院(City College New York)特德斯科博士(Dr. Marco Tedesco)與一群國際科學家發現2010年的融冰速度超過2007年的最高紀錄。科學家注意到如果整個格陵蘭(Greenland)的冰層都融解,可能使海平面上升7公尺,使全球各地的沿岸城市被淹沒。學者同意主因是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而2010年格陵蘭的溫度比以往夏季平均溫高出攝氏3度,而首都努克市(Nuuk city)的春季與夏季氣溫是1873年以來最高溫的紀錄,當地除了氣候變暖,降雪量也低於以往並有許多裸冰,比雪的反射率低,因此會吸收更多太陽光的熱能。在談到迅速暖化的過程時,特德斯科博士表示:「每一項因素都有加速的作用。清海無上師時常警示大家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造成的融冰帶來無數的危機,她在2009年3月美國加州的視訊會議也提到最有效的對策。

清海無上師:「以前聯合國預測海平面上升1公尺已是很大的災難,造成許多人失去家園,但科學家發現格陵蘭、南極西部與南極東部現在都在融化,這些過去都未被納入。根據這些新發現,科學家說若整個南極都融化,海平面可能上升70公尺。我們無法逃離全球暖化的衝擊,除非我們過有道德的生活我們才能與天堂溝通,因為天堂是道德、愛與加持,這是唯一保護自己的方法。」

新產品可替代石化燃料

英國的塞拉能源公司(Cella Energy)開發出一種氫氣製成的液態燃料,初步測試顯示這種燃料可以驅動目前車輛一般的內燃機,最主要的副產品只有水蒸氣。這種合成燃料是由班寧頓教授(Professor Stephen Bennington)以及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與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花了4年時間,在盧瑟福實驗室(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所製作出來。燃料採用先進技術,可使液態氫安全而長久地儲存,新燃料的效率與目前石化燃料相似而且價格更低,還可加入一般汽油中減少汽油碳排量。塞拉能源公司希望這種燃料能在3年內上市。

辨識純風力製造產品商標推出

為了鼓勵廠商開發替代性能源生產環保產品,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等多個團體支持非營利組織WindMade推出全球第1個消費者商標,用來辨識純風力製造的產品。

吸菸導致空氣污染

加拿大學者發現香港的辦公大樓外,吸菸區空氣污染程度比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空氣指標還要高20倍,因此對路過行人有健康上的危害。

和平方式改善埃及現況

埃及(Egypt)民眾示威要求改善現況,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對埃及的動亂他表示暴力不是解決之道,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也疾呼政府要自制,民眾和警方人員應該以和平方式表達。

市民與士兵和平交談

最近在突尼西亞(Tunisia)士兵拒絕向同胞開槍,埃及也有類似情況,示威者歡迎街頭軍人,一些地區的市民與軍方成員和平交談並為警察送去飲水。


消息來自: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bbs/board.php?bo_table=sos_tw&wr_id=2365&goto_url=&sca=sos_3&url=link1_0&#v

深海熱氣上湧導致南極冰融 - 2011年1月12日

美國紐約拉蒙地地球瞭望台(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的海洋學者馬丁森博士(Dr. Doug Martinson),經過數十年分析海洋溫度,發現因為深海的熱氣湧上來,南極廣大冰帽的底層正在融化。馬丁森博士指出,自1960年起水溫急劇上昇,海冰不斷消融,加上氣溫昇高,導致冰河縮減87%,與阿德利企鵝滅絕。馬丁森博士深入研究,發現不只南極升溫,世界各地海水溫度也都上昇了。馬丁森博士說:「我看到資料時,非常震驚。資料也顯示,就算減少碳排,未來水溫也會持續上昇好幾年。」馬丁森博士指出,我們很可能無法避免長期的海平面上昇,這也證實了其他區域冰融的原因,例如松島冰河融解,以前被認為是因為夏季融化的水,現在才知道是因為深海熱水上湧的緣故,風與其他因素則會影響所有冰層消失的速度。

2009年11月,清海無上師在與美國華盛頓特區視訊時,提到南極等地冰融的程度恐比預測的還嚴重,她也強調民眾應該採取的行動。

清海無上師:「南極西部冰架也融化,科學家預測海平面上升3.3米,將威脅到貴國的紐約、華府和舊金山等城市,若南極洲和格林蘭島的冰都融化,海平面將上升70米,地球上大部分的生命將面臨致命的浩劫。我日夜祈求天人化身來這裡,及時喚醒各國領袖、各宗教領袖及每個人,讓他們了解地球的危急處境以及
解決當前危機的方式,這方法就是,我們必須回歸愛心的本性,持純素能發展愛心,可提升和團結各文化,並為人類和動物在人間創造和諧的伊甸園。」

伊朗汽車大廠將推出數款混合動力車

汽車大廠伊朗霍德羅公司(IKCO,Iran Khodro Company)宣布,將推出數款混合動力車,以改善燃料效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美國麻州計畫再降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麻薩諸塞州計畫,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下降到比1990年水平再低25%,而且這些方案預計還會增加州內的就業機會。

中國的沙漠化需要300年才能恢復

中國的保護環境措施雖明顯減緩沙漠化,但報導指出,全國逾25%的土地仍受到影響。專家預估,需要300年才能恢復。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極端氣候報到,恐重演2008全球糧食危機&澳美加天災

本小節共計 六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消息來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2/05/91-2686950.htm

極端氣候報到 恐重演2008全球糧食危機(2011/02/05 13:55)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0年是全球氣候變化相當劇烈的一年,而且這些變化一直延續到2011年,人類正在經歷嚴峻的變化考驗,究竟這些變化的成因是什麼?對人類社會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極端氣候 去年延續到今年

據央廣報導,2010年可以說是一個「極端天氣年」,而且極端氣候的現象持續到新的年度。北半球飽受寒流侵襲,東亞的中國日本南韓出現低溫、大雨雪,歐洲的英國更創下25年來最低溫的紀錄。在南半球,澳洲出現百年一見的大水,災害損失已經超過50億美元、巴西水災和土石流則造成接近千人喪生、斯里蘭卡有數十萬人因洪水無家可歸。

美國氣象專家分析,去年到現在的氣候異常現象,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太平洋反聖嬰現象,又稱為女嬰現象(La Nina);二是北大西洋振盪(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美國太空總署的專家更指稱,這次反聖嬰現象,是過去半世紀有紀錄以來最強的一次,最少會持續到今年3月。

反聖嬰、北大西洋振盪效應

根據專家的說法,在反聖嬰現象期間,東南亞和澳洲對開的太平洋西部,水溫會偏高,水氣蒸發和雨水也比較多;但是這次反聖嬰現象中,水溫比較暖的地區竟向西蔓延到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印度南部,結果除了澳洲巴西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地,也受到反聖嬰現象所帶來的暴雨影響,分別出現大水災情。

而在歐美地區,反聖嬰現象原本會讓美國氣溫比較暖和,但是,這次的北大西洋振盪效應,卻抵銷了反聖嬰現象對北大西洋地區天氣的影響,導致歐美許多地區反而出現聖嬰現象時常見的極寒冷天氣,反而加拿大東北、格陵蘭和冰島等更北的地區,氣溫卻較高

另外,有專家指出,這個冬天氣候的急遽變化,是由於極地冷氣團不斷南侵,主宰了北半球的氣候。不久前歐洲的大雪,就是因為北極冷空氣引發大雪寒潮天氣;影響所及,美國也出現連夏威夷都下雪的「異象」;而中國本該四季如春的貴州也出現凍雨南韓更出現96年來的最低溫連漢江也為之凍結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警告說,隨著全球暖化,以往百年難得一見的極端天氣,將可能變為「20年一見」

氣候暖化波及全球經濟

天氣的逐漸暖化,也大幅影響到全球的糧食和原物料供應。以澳洲水災為例,已經導致全球焦煤價格上漲澳洲洪災帶來的糧食問題將更為嚴峻。大量雨水造成小麥減產,而洪水將造成澳洲小麥減產一半。小麥之外,澳洲水果和白糖的產量也將減少。

再以中國為例,氣候異常導致華北一帶乾旱,可能影響中國糧食的產量;而全球氣候異常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飆漲,這都可能惡化中國的通膨問題。世界銀行已經警告,如果全球糧食價格隨著其他主要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類似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的情況,將會歷史重演。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最近預言,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會延續兩、三年;因此,他建議投資在降低氣候變化影響的產業,這樣或許有助於刺激經濟復甦。


消息來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2/04/11490-2686831.htm

時速近300公里 史上最強颶風「亞西」襲昆士蘭(2011/02/04 00:01)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澳洲遭逢史上最大的熱帶氣旋「亞西」(Yasi),這場時速近300公里的颶風目前已登陸昆士蘭,首當其衝的大城凱恩斯,街道一片空蕩蕩。當地除了再次面臨暴雨外,街頭的車輛、建築物也紛紛被吹翻。所幸在政府多次呼籲居民逃往避難所後,目前未傳出任何傷亡。

亞西是該地區1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風暴,澳洲氣象局說,這個風暴3日凌晨由4級威力升高到5級後,於午夜前後登陸澳洲東北部,官員警告,這可能成為澳洲歷史上最致命的風暴之一。

昆士蘭當地建築物被吹得東倒西歪、路樹遭連根拔起,颶風直接吹斷許多電線後,讓17萬戶家庭陷入大停電,且氣旋夾帶的豐沛雨量,更讓居民重現日前歷經的洪災惡夢。

當局已多次呼籲居民撤離家園,避免外出,所幸目前並未傳任何傷亡;總理吉拉德更要民眾提高警戒,並已派遣軍隊投入救災;昆士蘭州州長柏萊 (Anna Bligh)更表示,「不要停止打包行李」,盡速找到安全場所庇護,因為這場颶風速度達290公里,接下來居民將面臨「駭人的24小時」。

氣象局也指出,澳洲上一次遭逢5級颶風是在1918年,而今這場颶風的威力更將超過2005年侵襲美國的卡崔那颶風。雖然此次5級颶風已下降為2 級,但仍繼續向內陸推進,降雨量更已高達1000釐米,恐讓週邊地區再度成為水鄉澤國。對此,經濟學家預估,這場天災會對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損失將達到 130億澳元(約3800億元新台幣)。



消息來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2/02/11490-2686685.htm

跟「卡崔那」一樣猛! 昆士蘭遭逢史上最強颶風(2011/02/02 12:56)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南半球各國才歷經暴雨摧殘,禍不單行的澳洲昆士蘭在被洪水淹成內海後,又將面臨當地史上最猛烈颶風「雅斯」(又譯「亞西」)(Yasi)。對此,氣象局警告,這陣狂風的威力等同於美國東南部百年來最強的「卡崔那」(Katrina)颶風。

澳洲氣象局宣布,強烈熱帶氣旋「雅斯」(又譯「亞西」)預計將以時速280公里的 速度登陸,目前強度更持續擴增,屆時海浪恐高達4公尺,暴雨量將超過1000毫米,首當其衝的就是才剛遭逢洪災的昆士蘭,也將嚴重威脅旅遊勝地大堡礁。

昆士蘭行政首長卜萊(Anna Bligh)強調,「這次的狂風將威脅民眾生命安全」,預計在今(2)天登陸東北部沿岸,3日清晨就會帶來破壞性強風,且這次的威力相當於2005年吹襲美國新奧爾良的5級颶風「卡崔那」。


消息來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1/31/11490-2686437.htm

昆士蘭剛脫離洪災 熱帶氣旋又來了(2011/01/31 22:1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澳洲官員週一(31日)警告,遭洪水重創的澳洲東部又面對氣旋襲擊,造成大批樹木和電纜倒塌,房屋屋頂被刮走,不過,未來幾天當地還將迎來一個更強大的風暴,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巨大浩劫。

熱帶旋風「安東尼」星期日晚上夾帶時速150公里的強風,襲擊昆士蘭州海岸,樹木連根拔起,房屋被摧毀,所幸沒有帶來重大損失。鮑恩鎮位於布里斯班北方約1千100公里處,在遭熱帶旋風襲擊後停電。「安東尼」稍後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向內陸移動。

在鮑恩鎮南部的惠森迪市,市長布倫克爾告訴澳洲廣播電台(ABC),「我們收到數起鐵皮屋頂被掀起以及一些酒吧窗戶被吹破的報告。」但他也表示,當地僅出現這類小損害,算是逃過一劫。不過,正當去年12月起受到洪水肆虐的當地居民鬆了一口氣,有官員警告,在珊瑚海形成的氣旋「亞西」對昆士蘭州構成重大威脅。



消息來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2/03/11490-2686746.htm

美加遭特大暴風雪襲擊  衛星雲圖令人震撼(2011/02/03 00:18)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和加拿大近日再度遭遇大範圍暴風雪襲擊(圖取自中評社)


美國和加拿大近日再度遭遇大範圍暴風雪襲擊,截至當地時間2日凌晨,北美地區已有6000多個航班因天氣不佳而被取消,數百萬人受災。

據悉,本次暴風雪襲捲了從美國西部的落磯山向東北到大西洋的廣大地區。無論是中部大平原,還是北部的五大湖區,以及東部及新英格蘭地區,都被厚厚積雪覆蓋,其中包括至少13座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據人民網報導,截至目前,受影響的城市包括達拉斯、休士頓、紐約、波士頓等主要城市,奧克拉荷馬、俄亥俄等9個州發布了暴風雪警報。如此大範圍的降雪,在美國歷史上極其罕見。本次惡劣天氣除影響交通外,對美國的電力供應也構成了巨大威脅。其中暴風雪導致印第安納州18000戶居民停電。本次暴風雪天氣將持續要到3日才會緩解。

美國氣象局估計,本次暴雪襲捲了美國三分之一以上地區,跨度高達3000多公里。有1億多人的生活因此受到影響。此外,美國中部重鎮芝加哥,可能將成為受暴風雪影響最為嚴重的地方,當地積雪厚度最高將達60厘米。時速達95公里的強風也會使密西根湖岸發生洪水,浪高超過7.6米。其他地區也有居民在暴風雪中遇難身亡。

這股強大的風暴潮目前也已經進入了加拿大境內。其中,臨近五大湖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為此特別發布了暴雪緊急警報,並做好了迎戰最少35厘米降雪的準備。如果惡劣天氣持續,當地政府、工商企業、學校和交通系統可能因此而集體「休息一天」。


消息來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2/02/11490-2686725.htm

美超級暴風雪襲捲30州 數州進入緊急狀態(2011/02/02 15:55)

中央社/華盛頓專電

一個龐大的超級暴風雪正從美國西南的新墨西哥州往東北方向延伸,全美約30州籠罩暴風雪之下。美國聯邦救難總署(FEMA)已緊急運送救濟物資到11州備用。

美國國家氣象局說,一個從加拿大南下的超強冷氣團,遇到密西西比山谷上空吸滿墨西哥灣水氣的風暴,1日形成了籠罩美國2/3地區的超級暴風雪。預料2日風雪將更加惡化。

至1日晚間為止,威斯康辛州、伊利諾州、密蘇里州和奧克拉荷馬州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歐巴馬總統也宣佈緬因州為災區。

FEMA已派出支援隊伍進入康乃狄克、伊利諾、印第安納、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羅德島、堪薩斯、密蘇里、阿肯色和奧克拉荷馬等11州待命。大批飲水、食物、毛毯、嬰兒床、發電機等,也緊急運達這些州備用。

許多機場都已關閉。1日一天之內,全國超過1萬架班機停飛,預料2日會更嚴重。氣象局預告,波士頓積雪將達18吋,中西部將達24吋,芝加哥更可能達到2呎。全國各地州際公路1日已嚴重打結,車禍頻傳。氣象局呼籲民眾儘量不要開車上路。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全球暖化造成50萬小海豹浮冰掙扎死亡

海豹寶寶何其無辜,竟成全球暖化下的犧牲品。(美聯社資料照片)

=================
 http://tw.nextmedia.com/rnews/article/SecID/103/art_id/9603/IssueID/20110131


全球暖化奪命 50萬小海豹死
2011年01月31日 08:48 蘋果日報

全球變暖奪命,造成大量小海豹慘死。加拿大研究員發現,今年冬季北大西洋水溫比平均上升了2℃至4℃令浮冰難以形成,使豎琴海豹(Harp seal)無法順利在浮冰上存活,50萬隻豎琴海豹寶寶因而死亡,成為全球變暖「遇害」的第一種哺乳類動物。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加拿大每年都統計在紐芬蘭(Newfoundland)和聖勞倫斯灣(Gulf of St. Lawrence)的豎琴海豹數量,以決定捕獵規模。加拿大漁業部海洋哺乳類動物主管斯藤森(Garry Stenson)估計今年有110萬隻小海豹誕生,但牠們被迫在細小浮冰上掙扎,在經歷風暴後,小海豹不見了,只見許多屍體,「數以千計的小海豹隨浮冰擱淺在海邊」,當中有些跟媽媽失散了,或被其他動物吃掉,估計有45%初生海豹死亡。

豎琴海豹(Harp Seal)小檔案
又名:菱紋海豹、格陵蘭海豹
分布地:北極冰地到北大西洋冷水域沿岸
體型:雄海豹大於雌海豹,最大可長到1.8公尺
特徵:剛出生時全身白毛,2、3周後會換成黑毛
生態:棲息於海洋或極地冰陸,皮毛具高利用價值,是被獵殺最嚴重的海豹種類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http://www.nownews.com/2011/01/31/11490-2686138.htm

地球暖化融冰 50萬頭豎琴海豹慘遭滅頂(2011/01/31 11:05)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地球暖化日趨嚴重,已使北極熊居無定所,如今更讓海豹成為哺乳類動物的第一批犧牲者。加拿大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全球升溫,海水上漲,浮冰難以形成,導致50萬頭北極豎琴海豹(Harp seal)慘遭海水滅頂,橫屍遍野的畫面令人不捨。

加拿大漁業部的海洋哺乳動物科專家史坦森(Garry Stenson)表示,「今年冬季海水溫平均上升了2到4℃,空氣溫度則升了10℃」,阻礙浮冰生成正常大小,更無法聚集成冰山,不但讓大自然失去了抵擋風浪的屏障,更導致海豹失去棲息地,淪為被狂風巨浪捲走的命運。

據了解,北極海豹在習慣水中生活前,至少需要4周時間適應浮冰表面,但這場暖化氣候讓不但讓浮冰難以形成,更將讓牠們行動困難,最後不堪過度寒冷與疲勞而死。

加拿大每年會統計紐芬蘭(Newfoundland)和聖勞倫斯灣(Gulf of St. Lawrence)豎琴海豹的數量,再決定獵捕限額。對此研究人員發現,近一年來約有110萬頭海豹出生,但隨著暴風雪來臨,許多小海豹被吹散或走失,最後橫屍遍野,甚至被其他動物獵食,總計死亡率高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