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研究證實融冰與地震有關

本小節共計 一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planetary-emergency/?wr_id=1737&page=1#v


研究證實融冰與地震有關 - 2010年8月21日


美國一個科學團隊發現氣候變遷與冰原的融化有可能是導致1811、12年幾個7到7.5級大地震的原因。這些地震位於北美大陸中央的新馬德里斷層,這個區域通常不會發生地震,科學家花10年時間研究此斷層並沒有發現斷層壓力有任何增加,因此無法解釋為何發生地震,他們的結論表示,壓力的產生可能是導因於某次地質事件,例如洛磯山脈的上升,在上次冰河時代末期融化的冰層,順密西西比河往下流,水流的增加,沖走了大量的沉積物,因此地殼所承受的壓力也減輕了。這樣的條件可能造成斷層移動,蟄伏已久的壓力可能會釋放出來,造成當時的地震。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教授艾瑞克卡利斯(Eric Calais)說:「我們了解像加州這樣的板塊交接處為何會產生地震,但一塊大陸的中央,在地表沒有明顯扭曲的情況下,為何也會發生地震,一直是個謎。我們的理論把外來氣候因素,所造成的冰原融化與地震建立關聯。」

2009年10月在印尼的視訊會議中,清海無上師也提到類似的科學發現,顯示世界暖化與地震的關聯,她也建議以健全的方法重新穩定地球。

清海無上師:「科學家已發現地震與全球暖化有關,因為南北極的冰融化,北極下方的格陵蘭壓力會移至地球板塊,使板塊移動造成地震。我們改變生活的氣氛,如果大家產生和諧的氣氛,地球就會和平,這樣會保護我們。另外,還要祈禱向上天祈禱,向慈悲的阿拉祈禱,向天使、天神祈禱,幫忙喚醒我們人類,讓我們知道對錯,我們所作所為一定要像上帝兒女一樣,請幫助我們,幫助身邊的親友都吃素、行善!」

延伸閱讀:
http://x-journals.com/2010/new-theory-links-climate-process-the-melting-of-the-ice-sheet-and-mid-continent-earthquakes
http://www.purdue.edu/newsroom/research/2010/100730CalaisNewMadrid.html

北極海冰異常的薄&不可扭轉的改變

本小節共計 二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planetary-emergency/?wr_id=1644&page=1#v

探險隊表示北極海冰異常的薄 - 2010年6月3日


3名英國探險隊員前往北極為英國執行「卡特林北極調查」(Catlin Arctic Survey)收集海洋酸化資料。

60天後,他們返回表示北極廣大地區的海冰,前所未有地出現不穩定的薄冰,探險隊隊長丹尼爾(Ann Daniels)也表示因為缺乏大面積的冰,海冰正迅速往南漂浮,使得探險隊調查了5百多海浬,而非預計的268海浬。

有時探險隊也必須游過薄冰和空曠的海面,有時冰原只有3、4英吋厚。有一次他們架設帳篷的浮冰破裂了,每個人都幸運逃脫。

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麥奎爾(David McGuire)等研究員表示,北極融化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區快2倍,北極海中有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它吸收地球上15%碳排的碳匯功能已經喪失,這將導致北極成為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的排放源,加速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危害。

感謝丹尼爾博士與「卡特林北極調查」科學家的第1手資訊,告訴我們北極的危險走向。願我們都迅速採取保護精細與重要地球生態的生活方式。

在2009年6月的影音訊息中,清海無上師提及重要的北極地區令人擔憂的變化,以及如何遏止它們。

清海無上師:「北極覆蓋的海冰有巨大的變化,氣候學家說較久和較厚的冰現在只剩下10%,超過90%是新形成的薄冰。如今我們目睹種種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造成的驚人破壞,例如北極冰融,全都和地球氣溫上升直接相關。所以我們必須先讓地球冷卻下來,為了快速讓地球降溫,我們必須停止吃肉以停止畜牧業。如果世上每個人都採取這個簡單但最有力的辦法:採無動物成分的飲食,我們很快就能扭轉全球暖化效應。」

延伸閱讀:
http://www.insing.com/news/international-america-europe/arctic-team-reports-unusual-conditions-near-pole/id-04321800?nav=50201
http://topnews.us/content/219943-unusual-conditions-pole-arctic-squad-s-report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9/10/091014144729.htm
http://www.catlinarcticsurvey.com/News.aspx?newsid=126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planetary-emergency/?wr_id=1704&page=1#v

目前二氧化碳濃度將導致北極不可扭轉的改變 - 2010年7月19日


近廿年來北極暖化不斷加速,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艾希禮巴蘭泰恩博士(Dr. Ashley Ballantyne),和國際研究員期望更加了解昇溫的相關風險。他研究250萬年前到500萬年前之間,上新世的地球歷史,那時二氧化碳濃度為百萬分之350到459。而今天約為百萬分之390,儘管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相似,當時的北極溫度比現在高出許多。巴蘭泰恩博士的發現指出,目前的北極溫度還未顯示該地區未來將發生的改變。

巴蘭泰恩博士:「我們很驚訝發現,我們估計的上新世的北極溫度比現在高攝氏19度,那時的北極景觀與現在完全不同。如果無冰層覆蓋它的表面看起來很空曠貧瘠,這不僅標示北極對二氧化碳的濃度很敏感。我們目前所觀察到北極的狀況只是暫時的,北極尚未達到它的平衡狀態。

研究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造成的巨大改變,不僅危害物種的適應和生存,暖化甚至引發無法逆轉的無冰災難,相關研究已預測,北極永凍層若繼續融化,將造成溫室氣體。如強大的甲烷釋放到大氣層裡,導致全球暖化失控。

巴蘭泰恩博士:「就算我們將未來的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百萬分之400,北極仍會變暖很多。暖化將對生態系統造成無法扭轉的改變。」

在08年8月,愛爾蘭東岸FM電台(East Coast FM Radio)的採訪中,清海無上師呼籲人類,聽從科學家的警告,採取最有效的行動,迅速恢復生態圈平衡。

清海無上師:「科學家針對當前危急情況所做的預測或聲明準確率達99%,他們要我們改變生活方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最快的方式,也是大家都能做到的,
不需訂定一大堆協議,那就是吃素!現在真的很危急,我們可看到氣候變遷,使各地災難越來越多。我們仍有時間,我們還有一些時間可改變情勢的發展,幸好有素食者,原本就吃素的,加上剛改吃素的,他們在最短時間之內,減少了大部分的業障,因此我們才能延長期限,以避免無法挽回的極限點。但延長不多,我們必須快速改變,才能避免使地球遭受更多破壞,損失更多生命和資源。」

延伸閱讀:
http://www.upi.com/Science_News/2010/06/30/Study-Arctic-climate-at-tipping-point/UPI-95001277922906/
http://www.cbc.ca/technology/story/2010/06/30/study-ozone-arctic-ice-levels.html

格陵蘭島融冰加劇

本小節共計 二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planetary-emergency/?wr_id=1517&page=2#v

格陵蘭島融冰加劇 - 2010年4月2日


  丹麥國家太空局(National Space Institute)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共組的科學家團隊發現格陵蘭島(Greenland)的南部到西北海岸都在融冰。

  為了深入研究,科學家把美國航太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衛星資料與格陵蘭海岸冰層的GPS測量資料拿來做比較,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物理學家瓦爾博士(Dr. John Wahr)是該報告作者。他說:「格陵蘭島融冰加劇,我們推測該地大冰河正加速向下移動,把更多冰帶入海中。」澳洲聯邦科學暨工業研究院(CSIRO,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海洋學家區奇博士(Dr. John Church)說,到了2100年格陵蘭島的大量融冰,恐使海平面上升80公分。

  區奇博士:「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對冰層缺乏了解,所以海平面上升程度,恐比我們估計的還大而非更小。這問題很重要,我們必須嚴肅看待它,我們得呼籲政府領導大眾,確實做好減排工作,必須大幅且立即減排。

  感謝區奇博士、瓦爾博士及丹麥國家太空局,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的科學家,揭露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危機。讓我們傾聽告誡,採行永續的生活,確保美麗地球的存續。

  清海無上師對危急的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常表憂心,並表達對人類的期許,她在2009年3月美國加州視訊中開示。

清海無上師:「以前,聯合國預測海平面上升1公尺已是很大的災難,造成許多人失去家園,但科學家發現格陵蘭、南極西部與南極東部,現在都在融化,這些過去都未被納入。根據這些新發現,科學家說若整個南極都融化,海平面可能上升70公尺,我們無法逃離全球暖化的衝擊,除非我們過有道德的生活,我們才能與天堂溝通,因為天堂是道德、愛與加持,這是唯一保護自己的方法。」

延伸閱讀:

http://www.msnbc.msn.com/id/36007220/ns/us_news-environment
http://sify.com/news/greenland-ice-sheet-losing-mass-on-northwest-coast-news-international-kdypkhaghhh.html
http://cires.colorado.edu/people/wahr
http://www.faculty.uci.edu/profile.cfm?faculty_id=5518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planetary-emergency/?wr_id=1652&page=1#v

格陵蘭島的冰融朝向臨界點接近 - 2010年6月11日


英國威爾斯亞伯大學(Aberystwyth University)的科學家不斷監控格陵蘭島(Greenland)上快速融化變薄的冰帽。格陵蘭島擁有世界僅次於南極的第2大冰原。哈伯博士(Dr. Alunm Hubbard)的團隊開始對冰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探查,
他們發現夏天的冰融比正常早6個月

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Edinburgh University)巴沙洛繆博士(Dr. Ian Bartholomew)發現格陵蘭島上的冰河,夏天流向海洋的速度比冬天快22倍,也比往年的倍數大許多

科學家逐漸擔憂整個冰層完全融化所將帶來的可怕破壞。

「冰凍地狹」的北極與北大西洋保護運動(Frozen Isthmuses' Protection Campaign of the Arctic and North Atlantic Oceans)的挪威冰原專家卡利奧先生(Mr. Veli Albert Kallio)解釋說︰「首先海平面上升可能是7到10公尺,冰掉到海裡後水的重量就加入海洋而提高海平面,但最危險的事不必然是海平面上升。

卡利奧先生表示,格陵蘭的大冰原被推入海中後,海洋的溫度大幅降低,影響全球的氣候,威脅糧食供應等重要資源。

卡利奧先生:「第2個問題是氣候變冷,這可能比海平面上升遠為嚴重,因為它威脅了全球糧食的安全,可能會有數年沒有農業收成,並中斷家庭電力。因為電廠常常是位於海邊,它可能明天就發生,然後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的社會與生活可能被嚴重破壞。」

另一個潛在的災難出自地底地質的移動。因為冰融除去冰河覆蓋在地面上的壓力,科學家已經觀察到格陵蘭島海岸每年升高25公分,他們說幅度繼續增加,也害怕它會增加火山爆發的機會。

卡利奧先生:「當地下水流入很深的地底時,水在岩漿中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當地表的壓力減少,這些分解的氣體開始浮出,使得岩漿接近地面,岩漿壓力一升高火山就爆發了。」

當火山爆發時,岩漿使得更多冰融化。這樣的循環導致格陵蘭冰原完全消失。

卡利奧先生:「當冰融變得更嚴重時,火山爆發就更常發生,就會出現失控的危險,超越臨界點後就變得無法控制。

清海無上師屢屢提醒世人防止冰融的主要方法就是對抗全球暖化的主要肇因。動物養殖業。就如2009年11月,她在美國華盛頓首府視訊會議中的開示。

清海無上師:「暖化也使格林蘭島每天流失8500萬噸冰山,速度每年快7%。若南極洲和格林蘭島的冰都融化,海平面將上升70米,地球上大部分的生命將面臨致命的浩劫,所以我們須儘快行動。我們當然知道怎麼做,對吧?持純素。航太總署宣佈,甲烷對暖化的影響比預估還高許多。以20年計算,甲烷的暖化效應是二氧化碳的100倍甲烷主要來自哪裡?來自畜牧業。甲烷在時間上具優勢,因為甲烷在大氣中大約只停留12年,而二氧化碳卻可停留數千年,所以只要移除牲畜產生的甲烷,地球很快就能降溫!」

延伸閱讀:
http://www.walesonline.co.uk/news/wales-news/2010/06/02/scientists-study-the-thin-ice-of-greenland-91466-26568263/
http://tvnz.co.nz/world-news/greenland-glacier-slide-speeds-220-3534319?ref=rss
http://volcanoes.usgs.gov/hazards/gas/index.php Dogsled sculpture
http://www.winnipegfreepress.com/greenpage/environment/floating-dogsled-sculptures-now-on-sea-floor-after-iceberg-melts-too-quickly-95788939.html
http://www.presstv.ir/detail.aspx?id=127381&sectionid=3510212

2010年夏季北極融冰與研究新知

本小節共計 六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planetary-emergency/?wr_id=1438&page=2#v

北極融冰令人擔心 - 2010年2月10日


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最新衛星數據顯示現在北極海融冰季節,比30年前多了20天,4月和9月均有增加。

航太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馬庫斯博士(Dr. Thorsten Markus)強調,提前融冰和延遲結冰對生態系統有巨大的影響。冰層覆蓋的減少也意味著水面積增加,吸收更多太陽熱量導致升溫加劇,嚴重影響全球氣候。

此外,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巴伯博士(Dr. David Barber)表示,根據他的最新觀察,情況比衛星所傳達的更為嚴重

巴伯博士說:「很遺憾,我們發現多年冰已完全融化,現在只剩一些碎冰。

感謝馬庫斯博士、巴伯博士、美國國家航太總署和曼尼托巴大學,所有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提供驚人但實事求是的觀察結果。讓我們重視北極消失的冰層,為我們自己和孩子立即採取行動,保護地球。清海無上師非常憂心極地冰融的現象,也經常談到阻止它的方法。以下是2009年10月她在德國視訊的開示。

清海無上師:「隨著北極有史以來最大冰塊的融化殆盡,科學家告訴我們極區的暖化速度2倍於全球其他地區,許多研究者皆表示依目前的暖化速度,我們根本不可能維持升溫攝氏2度的限制,這是確保地球上多數生物安然無恙的最大極限。儘管我們的處境險惡,如果現在採取行動,我們還有時間,而且方法很簡單,就是吃純素,不吃動物性食品,這是解決之道。若人人都改採此有益的生活方式,地球便可立即降溫。科學家這麼說,我也這麼保證。」

延伸閱讀:
http://www.physorg.com/news183836066.html
http://www.umanitoba.ca/about/barber.html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90116001&kind_no=A04
http://www.thestar.com/news/sciencetech/environment/article/732009---permanent-arctic-ice-vanishing#article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1807&page=3#v

Arctic ice region further diminished.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at the US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NSIDC), Arctic sea ice is now measures at its third smallest area on record due to global warming.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由於全球暖化,北極海冰目前測量為紀錄上第三低。
Their report stated, “This is only the third time in the satellite record that ice extent has fallen below five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nd all those occurrences have been within the past four years.”
這報告說,"在衛星紀錄上,這是僅有的第三次:海冰範圍降低至五百萬平方公里以下,而所有的發生(指三次紀錄)都在過去四年內。"
NSIDC Director Dr. Mark Serreze said,

“The Arctic, like the globe as a whole, is warming up and warming up quickly, and we're starting to see the sea ice respond to that. Really, in all months, the sea ice cover is shrinking - there's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 The extent of Arctic ice is dropping …very quickly.”
NSIDC 主任 Dr. Mark Serreze說,"北極,就像整個地球一樣,一直迅速地暖化再暖化,而我們正看到海冰回應這現象。的確是的,在所有月份,海冰都在縮減--顯示有整體的退卻趨勢。北極的範圍滑落地非常快速。"
The NSIDC report estimated that ice on the northern pole could be entirely gone by September 2030.
NSIDC的報告估計說北極冰層可能在2030年九月整個消失殆盡。
延伸閱讀:
http://www.france24.com/en/20100915-arctic-sea-ice-shrinks-third-lowest-area-record 
http://www.redorbit.com/news/science/1916778/aqua_satellite_provides_snapshot_of_sea_ice/ (有圖)



回頂端↑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209&page=2#v

北極暖化造成全球性影響


最近發布的北極年度報告(Arctic Report Card),由美國科羅拉多州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多位科學家執筆。

報告中表示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繼續以空前速率進行,其效應範圍比以往更往南延伸。這份年度報告由將近70位學者合作完成,顯示2009年到2010年的夏季海冰,是1979年開始衛星觀測以來第3低的紀錄,積雪的持續時間,更達到有史以來最低在格陵蘭(Greenland),因為缺乏降雪而氣溫又達到新高,導致起碼50年來最嚴重的冰層與冰河消融

管理局長盧布珍科博士(Dr. Jane Lubchenco)表示:「除了影響到當地的人類及野生動物,北極的氣溫變暖,永凍層、積雪、冰河與海冰的減少,也對全球其他地區的物理及生態系統帶來廣泛的影響。」

延伸閱讀:
http://www.france24.com/en/20101022-us-warns-record-arctic-warming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254&page=2#v

水流加速冰層消融


美國科羅拉多州環境科學合作研究所(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IRES)的一項研究中,首次考量格陵蘭(Greenland)及北極地區的雪水融化後流入冰層裡所造成的效應。科學家發現水流沿著冰的裂縫破折或通道而流動,會使格陵蘭冰層等大片地區的融化速度加快,使得冰層在數十年內瓦解,而非原先預估的數百年之久。

研究專家兼主筆湯姆斯菲利浦(Thomas Phillips)說:「我們逐漸發現冰層的某個區域,一旦有雪水流過,冰層會迅速暖化,有時可在短短的10年之內發生。」

該研究所主任康拉德史泰芬(Konrad Steffen)也注意到雪水的相關數據,在以往建構格陵蘭暖化模型時,一直被人忽略,但實際上有助於解讀,冰層的消融為何比預期還快。

延伸閱讀:
 http://www.physorg.com/news/2010-11-ice-sheets.html(waterflowing.jpg)
http://motherjones.com/blue-marble/2010/11/science-shots-climate-shifts-everywhere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283&page=2#v

北極暖化比預測要快


藉由海洋哺乳動物所協助蒐集的近期溫度讀數顯示,連接北極海(Arctic Sea)與大西洋(Atlantic Ocean)的巴芬灣(Baffin Bay)水域正在逐漸暖化。在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極地科學中心(Polar Science Center)萊德博士(Dr. Kristin Laidre)的研究團隊,將1個小型的溫度感測器以及衛星傳送器,裝在獨角鯨身上,這種海洋哺乳類有獨角獸般的長角,這些感測器在巴芬灣的水域中,探測各處的海水溫度,因為海洋學家以往從未測量過當地的水溫。

研究結果發現,冬季海洋表面的等溫水層,原可保護表面海冰不受底下的較溫暖海水的影響,現在這個等溫層比氣象模型的預估,還要薄50到80米,這使暖海水更容易與冷海水混合,導致表面冰層加速融解。研究人員也發現水溫比他們原先估計高出約攝氏1度。

延伸閱讀:
http://www.350resources.org.uk/2010/10/31/arctic-2-kilometres-under-the-ice-temperatures-are-1c-high-and-warming-is-faster-than-previous-assumptions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2256&page=2#v

歷史性冰河時期可能重新發生


《自然》(Nature)科學雜誌新刊載的研究,是由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的研究人員撰寫,報告中提到大西洋在2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深海水流曾經逆轉。北大西洋環流(Atlantic Ocean circulation)是全球氣候系統的重要元素,從熱帶地區將熱能傳送到北大西洋亞極地區(sub-polar North Atlantic),但在上一個冰河時期由於鹽度平衡的改變,溫水開始向南流,而不像現在是向北流。這項研究的專家說在未來100年中,北大西洋海水的鹽度可能會發生類似改變,這是因為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以及陸上融冰所形成的大量淡水流入海洋中所致。

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海洋資源生態計畫(Ocean Resources and Ecosystems Program)的主任格林博士(Dr. Charles Greene)做出以下解釋:

格林博士:「我們回顧數萬、數十萬年以來,曾經有些時期有大量的淡水進入北大西洋(North Atlantic),造成北大西洋深層水不再形成,基本上稀釋了墨西哥灣流(Gulf Stream)或北大西洋洋流的鹹水。當這些海水冷卻時,因為不夠冷,無法沉到海洋底部,一剛開始會使輸送帶減慢,造成墨西哥灣流的流入量減少,最後可能使其終止。因為墨西哥灣流非常重要,可以傳送熱能到歐洲,如果灣流終止,有可能使我們進入冰河時期(Ice Age),如果歐洲進入冰河期,我們也可能進入冰河期。有一部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就是根據這個理論,當然這部科幻電影是虛構的,但還是有些基本的科學根據,也就是說北大西洋深層水的形成有可能終止。」

格林博士指出在目前迫切的全球暖化中,這些改變已經在發生。

格林博士:「有極大量的淡水進入全球海洋中,對較淺層的環流發生重大的影響,也波及到許多沿岸的生態系。過去1萬、2萬年來,地球一直處於相當穩定的狀態。但過去30年來,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的速度與幅度,都是以往沒見過的,在未來數十年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我們的文明遭受劇烈的影響,如果不趕快採取行動,必然會發生災難性的變化。」

延伸閱讀:
http://www.physorg.com/news/2010-11-earth-climate-years-reversed-circulation.html
http://www.tgdaily.com/sustainability-features/52344-climate-change-made-ocean-circulation-switch-direction

(南極)融冰加速甲烷釋放、深海水溫變暖…

本小節共計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1793&page=3#v

Antarctic melt is speeding methane release. 


On a recent trip to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Argentine geologist Dr. Rodolfo del Valle witnessed continuous bubbling under certain areas of the water’s surface.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bubbles were 99% methane gas.

With ice shelves in Western Antarctica and the Peninsula already noted to be melting due to climate change, the additional release of methane could, due to its potency, accelerate global warming beyond what scientists have described as an irreversible tipping point, leading then to immense Earth changes.

Dr. del Valle is now working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is greenhouse gas as he stated, “We believe there is a huge amount of destabilized methane deposits that may leak into the atmosphere and ramp up warming.”

He went on to speak of the changes seen throughout significant periods of geologic history, saying, “Of seven major mass extinctions that erased 90% of the species at the time, five are attributable to climate change, and one in particular – at the Permo-Triassic boundary – could be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mass methane release in the Upper Paleozoic.”

Dr. del Valle, we appreciate your work alerting us to this most recent evidence of continued climate change. Let us join in a rapid response to preserve a habitable ecosystem for all beings while we still have time.
Supreme Master Ching Hai has cautioned on previous occasions about the risks of methane release due to global warming, while also highlighting an effective way to stop it, as during a September 2008 interview on the US-based Environmentally Sound Radio.
Supreme Master Ching Hai: You look all that and you see already because the methane gas and hydrogen sulfide are resulted from animal raising, and that produces a lot of toxic gas into the air and it warms the atmosphere, and then the atmosphere melts the ice and the ocean will be warm, and then more methane and other toxins will be releas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and permafrost and all that. And then it will be like a devil’s circle. I hope we stop it quick.

If we do not do anything, then we will goto the point of no return. But luckily, because due to many new vegetarian people joining the vegetarian diet, now we have delay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延伸閱讀:
http://www.wired.com/wiredscience/2010/03/antarctic-methane-lakes/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save-our-planet/?wr_id=1813&page=3#v

南極深海水溫變暖造成海平面上升


過去數十年來,有80%的溫室氣體被海洋所吸收,導致水溫愈來愈暖。在新的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以及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 ,Nation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Administration)的研究學者發現,即使是最深、最冷的海水現在也有增溫跡象,其中增溫最快的區域則是南極。過去20年來,在水深1千米的深度以下所測得的氣溫變化增幅並不大,這是因為海洋廣大儲熱容量很大的緣故。如果這些儲存在海洋深處的熱度滯留在大氣中的話,周遭的氣溫將會每10年上升攝氏3度之多。但科學家警告,海水變暖是有副作用的,除了干擾到海洋生態,還會以兩種方式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一半是因為海水增溫後體積膨脹;另一半則是因為南極洲的淡水冰層融化後流入海洋所致。

愛爾蘭週日獨立報(Irish Sunday Independent) 09年7月12日所刊載的專訪中,清海無上師表示她相當關切海水增溫的後果,也呼籲全人類採取必要因應措施。

清海無上師:「研究大學、國際聯盟一群科學家發表新發現指出,其實海平面上升和海洋暖化的速度都比兩年前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 UN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所評估的更快。我坐在某個富強的國家,一個有名的大城市的海濱勝地,突然,腦海閃過一個疑問:『天啊,4年後,這個城市還在嗎?』然後我搖頭,我不想預見那種景象。我們最好集中心力想辦法拯救地球,我們還有機會,如果每個人都採取拯救生命的有機純素飲食,如果不現在就開始愛惜生命,展現我們的慈悲心,地球的命運就會一如科學家們所預測的那麼悲慘,海平面大幅上升、毒氣釋出、生物大滅絕,當然也包括人類在內。讓我們一起行動,確保我們想要的未來,留給子孫美好的未來,吃素、環保來救地球!」

延伸閱讀:



消息來自: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planetary-emergency/?wr_id=1556&page=1#v

科學家懷疑南極冰原的穩定性 - 2010年5月5日


南極有世上90%的冰河淡水量,也一直被認為能抵擋那些讓北極冰帽融化的因素,但新的證據顯示這些廣大的冰原,可能在本世紀出現不穩定,事實上他們已經發現南極冰原過去曾發生迅速的縮退。德國、義大利、美國與紐西蘭的科學家,合作進行的ANDRILL計畫收集的地質資料顯示,南極與格陵蘭的冰原若完全融化,海平面可能上升至少61公尺。從1千1百公尺長的冰芯,檢視2千萬年資料後,美國首席科學家哈伍德博士(Dr. David Harwood)發現,南極冰原過去曾變大與縮退,美國地質學家迪康多博士(Dr. Robert DeConto)接著指出,目前冰原呈現嚴重不穩定的情勢時說︰「我們的模式可能低估危機的嚴重程度,我們看到冰原縮退,比任何模式所預測的更快、變化更多。」感謝迪康多博士、ANDRILL計畫的國際科學家仔細的觀察,讓真相得以呈獻。願世人即刻採取永續的生活,以保存南極與地球生態中的所有生命。 2009年11月在美國首府的視訊會議上,清海無上師再次強調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緊迫性,也提醒人類有能力來遏止它。

清海無上師:「南極西部冰架也融化,科學家預測海平面上升3.3米將威脅到貴國的紐約、華府和舊金山等城市,若南極洲和格林蘭島的冰都融化,海平面將上升70米,地球上大部分的生命將面臨致命的浩劫。我日夜祈求天人化身來這裡及時喚醒各國領袖、各宗教領袖及每個人,讓他們了解地球的危急處境以及解決當前危機的方式,這方法就是我們必須回歸愛心的本性。持純素能發展愛心,可提升和團結各文化,並為人類和動物帶來和平。停止殺生,尊重生命,就可獲得內在的和平,它會像波浪一般提昇世人的心,並創造人間伊甸園。我們也會邁入永恆黃金時代。」

延伸閱讀: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antarctica-andrill-ice-sheets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遠古長毛象滅絕與氣候變遷

本文又分二篇論述文章引用,主題分別如下:


文章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30/n2346324.htm


急凍長毛象

長毛象滅絕時的氣候變遷

文 ◎ 吳政翰(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博士生)



日本札幌冰雪節上的巨型長毛象冰雕。(AFP)

    從出土的長毛象瞬間急凍的遺骸顯示,萬年前發生過一個小時內全面降溫約四十五度的大災難!怎麼會突然發生這樣不可思議的降溫?時下流行的氣候研究課題「氣候突變」能否回答?「氣候」是地球大氣的長期平均狀態,一般能維持數十年之久,讓世界各地保有其獨特的氣候特徵,例如熱帶地區的濕熱、寒帶地區的乾冷等。然而,從更長的時間尺度看,經過了幾百年、幾千年,甚至於「千秋萬載」,氣候再也不是一個不變的狀態了,這樣的變化稱之為「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與環境的影響,無論持久性或是影響面,都比短期的「天氣變化」要深遠得多:一個颱風帶來的豪雨與強風,只會帶來數天的不便與可計算的生命財產損失;然而兩極冰棚的崩塌,帶來的則是無法復原的全球海平面上升,以至於物種的生存危機!造成氣候變遷的因素很多,可簡單二分為「人為」與「自然」兩大類。

    近年來氣候變遷的議題受到各國政府與人民的廣泛關注,是由於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為因素」不間斷的衝擊著地球環境──大量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高科技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直接影響空氣、水、土壤、植被這些因子的自然循環,也就造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海平面升高、冰棚崩解,以及改變後的大氣環流帶來的不正常暴雨、乾旱等「巨變」。這還是經過了一兩百年的累積之後,身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才感受到的變化。

    史前巨獸「長毛象」族群的發展與滅亡,從出土的遺骸與相關的古氣候研究中,似乎也與遠古時期的「氣候變遷」息息相關。

長毛象族群的演進與滅絕

    長毛象的生物學名為primigenius,源於四百萬年前的非洲,是一種外型類似現代非洲象的大型草食性哺乳類動物。牠們的族群在全盛時期遍及歐、亞、美三洲,在「更新世」(約西元前一百八十萬年到西元前一萬年)的寒帶草原中,都能夠見到牠們的蹤跡。這個時期的氣候寒冷,動植物種類與現代相似,並且有人類的遺跡存在。

    然而,到了氣候逐漸濕熱的「全新世」中期(約六千年前),長毛象的族群數量大幅度減少,直到三千七百年前,最後的長毛象滅絕於西伯利亞極區的弗蘭格爾島(WrangelIsland)。從「更新世」到「全新世」,地球氣候經過了不同的冷暖期循環,但長毛象族群在幾次氣候變遷中,都得以繁衍並持續存活了下來。是甚麼原因讓牠們在「全新世」中期甚至更早,就開始面臨物種滅絕的命運?

    學界對長毛象的滅絕原因主要有三種推論:一個是由於冰河時期的結束,給「全新世」帶來了全面暖化的地球氣候,造成適合於長毛象生存的寒帶草原面積大量減少,導致牠們愈來愈難以生存以致滅絕;另一種論點則是認為由於人類族群的發展,造成與其他物種爭奪地盤以及捕獵的效應,才使長毛象在全新世近期的消失;第三種論點則是綜合上述兩者,認為「氣候變遷」與「人類發展」對於長毛象族群的滅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遠古時期的遺跡遺骸,所能得到的推論確實十分有限,而且都是「間接」的。像是在西伯利亞廣大凍原出土的長毛象遺骸,在成千上萬年漫長的歲月裏,可能經歷了地殼變動、風雪沖刷、其他動物啃食等數不清的毀壞過程,對於正確詮釋這些珍貴 史料的來龍去脈加大了許多難度。

    其他比較明確的證據,如遺留有長毛象壁畫的石器時代洞窟、以及人類用於獵捕長毛象的工具、帶有刀傷的長毛象牙等,說明人類會成群結隊對長毛象進行獵殺的活動。這些片段的證據,難以拼湊出長毛象族群演進的全貌。


二零零六年三月七日在芝加哥展示的長毛象。(Getty Images)

長毛象族群演變的數值模擬研究
    二零零八年四月,西班牙馬德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納蓋世布拉弗(DavidNogues-Bravo)等人,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Biology)發表了一篇名為〈氣候變遷、人類、與長毛象的滅絕〉(Climate Change, Humans, and the Extinction of the WoollyMammoth)的學術論文,使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定量」的說明「氣候暖化」與「人類捕殺」這兩種因素,共同造成長毛象的完全滅絕。

    該研究發現,長毛象的數量在時間序列中,由於氣候暖化造成生存環境減少而劇減,最後不敵人類捕獵趨勢,而導致長毛象族群的全部消失。報告指出:「我們的分析顯示,人類是最終的致命一擊。」

氣候變遷的「漸進」與「瞬變」

「氣候變遷」不完全是漸進的,有些環境因子的變化是漸進的,有些則是瞬間變化的。

    以當今的全球暖化為例,溫度上升是漸進的,而兩極冰棚的崩解則取決於支撐的冰墩能「撐」多久──溫度再高一點、冰多融化一點,撐不住就整塊崩掉!從物理的觀點看,這類因子就是取決於一個「臨界值」,超過這個「臨界值」就垮掉,小於「臨界值」就沒事,運作機制是「非線性」的。

    時下流行的一個氣候研究課題即為氣候突變」(abrupt change),探討的是氣候狀態在一兩年間發生的大規模變遷,光是二十世紀就在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各發生一次局部與全球性突變。也就是說,在實證科學所能探測與分析的範疇中,也看到了短期變化的可能性。

    那麼這個「短期」有沒有可能是「瞬間」,規模有沒有可能是「毀滅性」的?這就超出實證科學可回答的範圍了,因為瞬間毀滅性的「巨變」,必然造成文獻資料付之一炬,自然環境全面的物換星移,人類文化受到無法復原的破壞等。實證科學需要資料來分析,需要資料來建構模型;沒有了資料,也就無法「實證」了。

    根據美國學者哈普古德(Charles Hapgood)所著《極區之道》(The Path of the Pole)一書所述,在西伯利亞北部的凍土中,冰凍了包括長毛象在內、成千上萬的史前哺乳動物,有犀牛、野牛、馬、羚羊等。這些生物死亡後保持著穩定的冰凍狀態,使它們的肉和長牙保存十分完好;解剖巨象時,甚至發現還沒來得及消化的溫帶植物如風信子、金鳳花、菖蒲、野豆等!這些遺骸至少存在於約一萬一千年前。

    怎麼會突然發生這樣不可思議的降溫?英國考古學家漢卡克(Graham Hancock)認為,當時原本的西伯利亞的氣候相當溫和且適合萬物生長,嚴寒的天氣突然降臨西伯利亞,迅速把這片土地變成凍原。估計達到這樣「急凍」的條件,必須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全面降溫約四十五度!

    甚麼樣的機制能達到這樣摧毀性的氣溫驟降?為什麼發生了這樣令人不寒而慄的天災?目前的實證科學是無解的。我們只能從中認識到,漸進與瞬變的氣候變遷,都對生物族群的演進起著關鍵性的制約作用,尤以這種像「諾亞方舟」大洪水般的巨變最為神祕且駭人!然而,這樣的科學研究是最難做的,因此相關的著作寥寥可數。◇



永凍層下的祕密

從史前文明看長毛象

文 ◎ 施存真(《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主編)


長毛象的出土,帶給現代人什麼樣的啟示?圖為二零零四年六月紐約一化石拍賣會場外。(Getty Images)

    美國印第安的霍比族流傳著一個傳說,神造了人以後,經過了四個周期,其中第三個文明時期在冰凍的天災中結束。恰巧的是,長毛象正是在一萬一千年前極速的冰凍中被瞬間凍結在冰層中……長毛象要啟悟現代人什麼?電影《史前一萬年》(10,000BC)有一幕引起大眾廣泛討論的場景,一萬二千年前的發達人類民族,正驅趕著大批的長毛象群及俘虜來的奴隸,建造著世界奇觀:大金字塔。導演以他豐富的想像力,認為巨大的金字塔建築工程單單靠當時人類的力量是無法獨力完成的,而是在身軀與力氣皆大的長毛象協助下完成的,這樣說倒也有幾分合理性。

    只是,在長毛象生存的年代,當時的人類究竟是野蠻無知的原始人類,還是發達的金字塔建築師?按照大多數教科書上的描述,距今一萬餘年前,是人類舊石器時代晚期將進入中石器時代的時期,那個時候的人類披著獸皮,吃著生肉,住在山洞裏,並留下豐富的山洞壁畫。按照課本的敘述,當時的人類完全不具有驅使長毛象並建築金字塔的能力。

    然而科學界對於人類史前史一直都存在著一種另外的學說,部份的科學家認為史前時代的人類並非現在認為的那麼原始,而是具有一定文明的。《史前一萬年》的導演可能受了這種學說的影響,而演繹出這個史前人類造大金字塔的場景。

史前文明之謎

    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主導了現今人們關於人類演進史的看法,然而,有許多史前的不解之謎很難以進化論的觀點圓滿說清。比如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史前大型建築遺跡,如埃及大金字塔、復活島巨人像、馬雅文明遺跡、近東古希臘巴爾拜克神廟等,都是充滿未解之謎的史前時代遺跡。

    在沒有起重機的遠古時代,埃及大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重達數十公噸的復活島巨人像又是如何搬運的?馬雅文明遺跡中的大型金字塔建築方式與埃及相同嗎?巴爾拜克神廟的巨型石柱與巨型石基座,又是如何切削與搬運?這些古代遺址以今日工程科技角度觀之,尚可稱之為大工程,遠古時代人類若是披著獸皮愚昧的原始人,又如何有能力建造?

    進化論給我們的觀點是人類不斷在進化,變得更聰明,更有智慧,然而史前的謎題卻挑戰了現代人類的智慧,聰明的現代人類竟然無法圓滿解釋當時人類如何建造這些建築。祖先的智慧有沒有可能高於我們所認為的程度?許多學者專家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馬格德林文化人類圖畫圖解》一書封面。馬格德林文化是指公元前一萬到一萬五千年法國一帶的史前文化。


    一萬多年前的人類文明線索一萬多年前人類的生活方式我們很難得知,因為地球上氣候變化無常,滄海桑田是常有的事,科學家僅僅能從考古發現的斷垣殘壁、遺物中去拼湊當時的生活。早期考古證據的不充足,也是造成現代人解讀史前人類生活不易的原因。

    然而,遍布世界各地的岩洞壁畫可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

    法國的庇里牛斯山區的三兄弟洞窟(Cave of Les Trois Freres)中有一幅生動石板畫作,可說是史前時代人類具有一定程度文明的證據。在這幅壁畫中,可以看到騎士騎馬的英姿。騎士的頭髮隨風飄逸在空中,身上穿著短袖衣物,腰上繫著腰帶,腳上穿著長靴,靴子外還繫了一把短劍。而他雙腿跨坐的動物,雖然頭部難以辨識,但憑著尾部及後腿都可辨識出是一匹強健的馬。另外一幅壁畫則描繪了一個少女,頭戴圓帽,腳踏皮靴,身後披著披風隨風飄逸,她似乎也騎乘在一個動物身上。


法國三兄弟洞窟發現的石板壁畫,複雜的動物圖形中有一個騎士。(Jiri Mruzek提供)

    法國的另一個拉馬什山洞(La Marche)裏,也發現了一批數量龐大的石板畫,這些石版畫的內容讓人完全不會聯想到「原始人」三個字,如果不講出這些畫作完成於一萬五千年前,沒有人會認為這是由史前人類畫的。這些作品就像現在畫家作畫前的速寫稿,內容大多是人臉部的描繪,有年輕人、老人、思考中的人,頭上也有戴帽子的,畫作中的人物並非無智慧的人類,而像是中古世紀的西方人。這些拉馬什石板畫是在西元一九三七年,被法國考古學家彭卡德(Leon Pencard)與古生物學者羅夫(Stephane Lwoff)發現的。他們花了五年時間進行挖掘,找到了這一千五百多個蝕刻石板畫。彭卡德在一九四零年發表的《馬格德林文化時期的人類圖畫圖解》(Human Iconography of the Magdalenian)一書中,詳細地介紹了他發現的這些一萬到一萬五千年前法國一帶史前文化的石板人像畫。

    這個發現與以進化論為基礎認知的一萬多年前的人類文明狀況相差甚遠。因此,彭卡德與羅夫發現的石板畫在一九四零年代被視為是造假的,而這兩位考古先驅也遭到排擠。直到二零零二年,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教授才還給他們清白,認為這些石版畫確實由史前人類所繪製。











彭卡德與羅夫在拉馬什山洞挖掘出一千五百個蝕刻著圖案的石板,上面刻著許多類似中古時代歐洲人的人頭像。(圖片由作者提供)

    史前的日常生活用品拉馬什山洞石板畫並非唯一的史前人類遺物。考古學家發現了許許多多人類遺物,具有現代化用品的特徵,年代卻是在超乎想像的久遠年代以前。西元一九六八年,在美國猶他州發現了一個三葉蟲化石,上面踩著人的皮鞋印。

    想像一下,這隻三葉蟲被遠古時期某個人的皮鞋鞋跟部位踩入泥土中,經過長時間的地質壓縮,而在幾億年後,形成化石,又重新被現代人類挖掘出來。

    只不過令許多現代人完全不敢置信的是,在三葉蟲生存的數億年前,當時的人類已穿著皮鞋了。若依照進化論的觀點,當時的人類還是兩棲類動物,是不可能穿鞋的。也許當時的那個祖先聽到我們的進化論理論時會氣得冒煙地說:「你們這些不肖子孫,寧可相信我是隻青蛙,也不相信我會做皮鞋!」

    真實的考古發現往往遠遠地超過我們的認知。根據《考古學禁區》(The Forbidden Archeology)一書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發現,在地球發展至今的幾十億年歷史中,我們的祖先不但會做皮鞋,他們在二十八億年前造了一批金屬球,在三億年前做了鐵鍋,一億多年前造了鐵鎚,二千一百萬年前造了螺絲釘,五十萬年前製造了火星塞,十萬年前造了金屬花瓶,三萬年前做了望遠鏡等。

    根據這些考古證據研判,人類的文明史,似乎並非現在認知的短短五千年,而是已經發展了相當久遠的年代。只是每隔一段時間的發展後,人類文明走向毀滅,而後又從頭開始發展,形成一個個周期性的文明發展史。

    史前文明的存在也可以解釋古代遺留下來的神祕智慧,比如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等等,其雖然神祕,但卻非全然虛幻,仍可應用於預測與命理。然而現代人並不能充份理解其內涵與意義,這些智慧就很有可能是來源於上一期文明。

    就像今天的人類文明若遭天災人禍而毀滅了,下一代新發展的人類也未必看得懂今日的化學元素表,但也許未來人再拿來分析化學元素也還能行。

史前文明的毀滅

    如果幾十億年前、幾十萬年前、甚至萬餘年前的史前文明都是存在的,那麼接著要問的問題是,這些文明哪兒去了?為何這次人類文明從五千年前,再度從原始狀態重新開始?

古老的各大宗教中、傳說故事中其實都有人類文明毀滅的故事。有研究者整理了世界各地的傳說故事,竟然發現距今大約四千至五千年前,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都不約而同的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故事,其中最有名的當數中國的堯帝時發生大水而後大禹治水,及西方聖經記載的大洪水與諾亞方舟故事。除了以上兩個故事以外,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馬雅、台灣原住民等文明中,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在這些傳說中,許多都是這樣描述:天神認為人類道德敗壞,而決定以洪水將人類文明消滅,人類當中少數好人在事前得到天神的警告,得以逃過一難。


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博物館展出出土於呼倫貝爾盟的松花江猛象,高四點七米,身長九米,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猛瑪象骨架化石。(AFP)

    史前人類與長毛象的關係上一期的人類文明毀於大洪水,那麼有沒有上上一期的人類文明呢?有沒有上上上期的人類文明?如果有的話,他們又是怎麼毀滅的?

    美國印第安的霍比族流傳著一個傳說,神造了人以後,經過了四個周期。人類在每個周期初期時都還很善良,敬畏天神,謹遵做人應有的規範,但到了每次文明的末期就不再敬神,道德淪喪,因而神降下天災將該期文明毀滅,僅留下少數人進入下一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周期的人類被神以大火消滅,第二個周期的人類被神以冰凍消滅,第三個周期的人類被神以大洪水消滅,而我們這次的人類是第四個周期的人類。以霍比傳族說來看,人類的上上個文明時期就是在冰凍的天災中結束的。

    以時間點來看,上個時期文明的結束是在距今五千年前,假設上個文明也存在約五千年的時間,上上個文明就是在一萬年前結束的,存在時間就是距今一萬五千年前至一萬年前之間。

    而恰巧的是,長毛象正是在一萬一千年前極速的冰凍中被瞬間凍結在冰層中。這個時間的吻合,讓筆者不由得這麼思考:霍比傳說中被天神以冰凍毀滅的第二周期人類,與長毛象很有可能生活在同一時期。

    而一萬多年前,在法國山洞留下騎士與類中古歐洲時期石板畫的史前人類,以存在的時間點也是在萬餘年前來看,很可能就是當時與長毛象共同生活的人類。

    《史前一萬年》的電影導演,或許也了解這個歷史上的吻合,而描繪了騎馬民族利用長毛象搬運重物的情節。


一支國際科學隊在俄國西伯利亞哈坦加城(Khatanga)凍土層洞穴實驗室挖掘長毛象遺骸。(AFP)

    對現代人的啟示長毛象的出土,不僅僅是讓我們了解地球的滄海桑田與全球氣候變遷。若「神」真的存在,神似乎要藉由長毛象啟悟現代人,遠古時代曾有瞬間發生的天災劇變,這種巨災發生時,地球上最龐大、最有生命力的生物都難逃一劫。

    而綜合過去各民族的傳說,這些瞬間劫難與人類的道德敗壞有關係。多數古代民族認為,人類多次文明的消逝無蹤,都是在人類只重物質發展與享樂,無限度放任自身行為造成的。

    現代人類如果能扭轉過來自身的行為與思想,在發展物質文明時節制自己的欲望,同時提升精神水準與道德層次,是否有機會逃過史前文明反覆毀滅的宿命,而走出一條全新的文明道路?相信這種全新的美好的未來,才是世上所有人衷心期盼的。

(文中考古發現的詳細說明可參考《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一書,或於網址: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4/11/23/30031.html下載)◇

1/30/2008 6:26:02 AM

──本文轉自第96期<<新紀元週刊>>封面故事

http://mag.epochtimes.com/098/1.ht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