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
仔細閱讀下面新聞之後,讓我更清楚了糧食危機的緣由:糧食危機目前是由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緊密交互影響造成的。例如在「綜述:三大因素推高全球糧價」一文裡說:『在全球糧食主產區發生極端天氣、糧食需求高漲以及投機炒作等三大因素的交織影響下,2010年國際農產品市場玉米、大豆、小麥期貨價格紛紛走出耀眼的牛市行情。』極端天氣天災造成人心恐慌,形成糧價攀升的預期心理,富裕人士則藉機放大投資炒作,把局部性的糧價上揚,放大為全球性現象,受害最深的往往是食品消費占大比例的貧窮國家,加上全球人口增加、糧食消費結構性的改變形成糧食需求高漲更進一步促使糧價高居不下。從這種種現象看來,個人認為人為因素絕對大於自然因素,雖然對抗全球暖化的「吃素、減少消費、注重環保以拯救地球」的類似口號宣傳已久,但經濟至上的觀念仍然深居人心,由全球糧食危機的分析可見一斑。
註:以下新聞有稍作刪減,若欲看原始完整新聞檔,請點此下載pdf檔
-------------------------
本小節共計 九 篇新聞引用,重點分別如下:
- 全球水旱肆虐 糧食危機蠢蠢欲動
- 糧價持續走高 全球糧食危機“魅影”浮現
- 高糧價卷土重來 中國恐難獨善其身
- 國際糧價創1990年以來最高
- 全球糧價急速上漲 糧食危機比金融危機更可怕
- 綜述:三大因素推高全球糧價
- 糧價豐年大漲傳遞哪些信號
- 糧價上漲之翼在哪裏?
- 高流動性綁架全球糧價
消息來自: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15960.shtml 全球水旱肆虐 糧食危機蠢蠢欲動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全球天災不斷造成糧食歉收,加上市場投機炒作,正醞釀糧食危機。聯合國全球糧食成本指標在一個月前創新高,上周末在柏林集會的四十八國農業部長警告說,糧價飆漲恐引起社會不安和糧食暴動。廿國集團(G20)輪值主席法國總統沙克吉也呼籲討論農產品市場的改革和規範。 沙克吉表示,農產品價格最近刷新二○○八年的新高紀錄,「如果我們坐視不管,一些窮國恐爆發糧食暴動,這對於全球經濟成長極不利,廿國集團國家不可能不關心」。… 國際糧價過去十八個月漲了一倍,已在一些國家引起動盪,包括突尼西亞、摩洛哥、阿爾吉利亞、莫三鼻克和葉門。高漲的糧價是上周突尼西亞總統班阿里被人民推翻的重要因素。 根據聯合國資料,過去一年國際糧價上漲平均百分之廿五,其中玉米漲了百分之五十二、小麥漲百分之四十九、大豆百分之廿八,非糧食類農產品咖啡上漲百分之五十三,棉花漲了百分之一百十九。 糧價上漲,窮國受害最大。食物變貴使勞工和窮人生活水準下降,在埃及和衣索匹亞,食物占家庭支出的五成,在莫三鼻克占七成五。對這些國家的人民來說,過去一年糧價上漲百分之廿五,是生存與餓死之別。 俄國去夏遭逢半世紀以來最惡劣乾旱、加拿大的水災、哈薩克、歐洲、南美洲等地的旱災,加上最近農產大國澳洲的百年水患,都使糧價漲不停。 一些國家以擴大補貼和限制糧食出口來因應糧價上漲。 中國和印尼宣布控制糧價措施。印度上周宣布限制糧食出口和放寬進口限制,俄羅斯也將去年旱災後的穀物出口禁令延長到今年七月。 儘管如此,由於國際農產品市場缺乏管理,糧價持續飆高。歐巴馬政府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也被認為造成國際熱錢流竄,助長市場炒作。 德國農業部長艾格納表示,「糧食市場不能成為賭徒追逐的目標。糧食和農產品與其他商品都不同,糧食攸關人命」。 【2011/01/25 聯合報】@ http://udn.com/ |
消息來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14/c_12979293.htm 糧價持續走高 全球糧食危機“魅影”浮現 2011年01月14日 08:32: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1年1月12日,受利多的美國農業部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刺激,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大豆期貨大漲至兩年半來的新高。在全球糧食供需失衡且惡劣天氣不斷頻發的大背景下,持續走高的糧價已引發了爆發新一輪全球糧食危機的擔憂。 美國庫存意外下降,點燃漲勢 …… 惡劣天氣推波助瀾 2010年夏天,俄羅斯的高溫大旱天氣導致該國糧食生產遭遇危機,普京政府宣布禁止糧食出口,直接引發了全球小麥以及其他農產品的一輪暴漲。 進入2011年以來,目前全球各地不斷爆發的惡劣天氣,繼續成為推高全球糧食價格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產糧大國澳大利亞,始于2010年末的洪水災害仍在肆虐,並已經對其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由于洪水和潮濕的天氣不利于新南威爾士州南部的谷物收割,許多小麥已經降為飼料級。而最新消息顯示,昆士蘭州最大的谷物運輸港口布裏斯班港的一處碼頭已被迫停止谷物出口。 在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和第三大大豆出口國阿根廷,拉尼娜現象導致該國天氣持續炎熱並引發旱情,玉米、大豆播種放緩並阻礙生長。對此,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表示,該組織對當前氣候活動的不可預測性感到擔憂,並稱“如果阿根廷的幹燥天氣演化成乾旱或是北半球小麥作物出現凍死,全球糧食價格可能會繼續上漲。” 極端天氣的存在暗淡了市場對糧食產量的預期。美國農業部在其月度報告中,已將澳大利亞2010/2011年度的小麥產量由2550萬噸下調至2500萬噸,出口預估則由1500萬噸下調至1350萬噸。而阿根廷玉米、大豆的產量則分別由2500萬噸和5200萬噸下調至2350萬噸和5050萬噸。業內知名刊物《油世界》更是預計阿根廷的大豆產量將低至4300萬噸。 警惕糧食危機重現 全球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已經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世界銀行13日在北京發布的最新《2011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發展中經濟體目前面臨食品價格攀升的危險。 世行全球宏觀經濟學部負責人安德魯‧伯恩斯警告說,過去幾個月主要農產品價格呈兩位數上漲,給貧困國家居民造成壓力。如果全球食品價格隨其他主要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就難以排除2008年糧食危機的情景重演。 2008年,高油價、全球食物需求的增長以及一些地區的糧食歉收的因素綜合,在較為貧困的進口國對糧食價格形成強勁的推力,並且在部分貧窮國家引起了糧食短缺甚至引發了民眾暴動。 本月初(2011年0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指出,該組織的農產品價格基準指數大幅上漲,創下名義新高,超過了2007至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水平。記者 韓萬寧 |
消息來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14/c_12979311.htm 高糧價卷土重來 中國恐難獨善其身 2011年01月14日 08:33: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近日,國際部分糧食品種價格再創新高。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發布最新報告,糧食價格指數已經達到1990年以來的名義新高,在過去半年的時間裏價格上升了32%,甚至超過了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水平。面對全球糧價持續走高的趨勢,中國恐怕也難以獨善其身。 糧食屬性“金融化” 雖然電影《2012》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是近年來人們能夠明顯感受到地球的異樣變化,全球極端惡劣天氣正明顯增多。2010年,俄羅斯一場大火成了本輪農產品大牛市的導火線。雖然目前大火已熄,牛市得以降溫,但是當前阿根廷旱災、澳大利亞洪災、北半球低溫又給市場扔出了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這些災害對全球糧食供應或將構成嚴重威脅,這種隱憂也成為推動後期糧價上漲最主要的可能性因素。 另外。流動性泛濫正在成為一個長周期、全球性的經濟現象。美聯儲兌現了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油價、金價等大宗商品價格均大幅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達到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高點。這一年遊資身影頻繁現身,流動性泛濫背景下的糧食屬性“金融化”成為推高糧價的最大推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隨著生物能源發展的不斷推進以及糧食作為商品在資本市場中的運作,糧食“金融化”的屬性越來越明顯和突出,與金融市場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糧食期貨在一定時間內被大量熱錢肆意炒作,不僅放大了糧食的實際價值,同時也加劇了糧食本身供求關係轉變的不確定性和糧價的波動性。 國際影響將不斷衝擊國內糧價 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以不到全球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糧食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在國際糧價高企的時候,要保持中國糧食價格的穩定和供需的平衡,關鍵的著眼點還是在國內。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實行高度自給的糧食安全政策,但是仍有部分糧食產品依賴于國際市場,中國2010年的糧食進口量顯著增加。中國海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份,中國谷物進口量達到551萬噸,同比增長106.3%。同時,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劇,雖然2010年中國大部分糧價漲幅與國際市場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如果進口量仍繼續增加,則國際影響將會不斷衝擊國內糧價。 由于糧價上漲很容易推動物價結構性上漲,因此中國政府將調控糧價視作是物價調控的重中之重。近來為應對通貨膨脹,中國政府打出調控物價“組合拳”收效甚佳,國內糧價出現短期回落。 但是長期來看,仍有一些推動糧價上漲的因素不容忽視。首先,國際糧價牛市熱情並未真正退去,由于定價權不在自己手中,中國自然不能獨善其身;其次,原油價格已突破每桶90美元大關,高油價時代糧食種植成本將維持高位;同時,國內天氣仍特別值得關注,山東部分地區已多個月雨雪未見;另外,從近幾年的農業政策來看,政府支持糧價穩步上漲,有利于農民增收;此外,可用耕地、可耕地之人逐漸減少,農民惜售在近幾年表現得越發嚴重。綜合來看,潛在利多因素仍在,2011年的農產品牛市或將“多飛一會兒”。(柴寧 作者為中華糧網高級分析師) |
消息來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07/c_12955924.htm 國際糧價創1990年以來最高 2011年01月07日 09:22:09 來源: 新京報 糖、谷物以及油類作物價格飆升,將2010年12月份的糧食價格推向新高。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周三公布的資料,糧食價格指數已經達到1990年以來的最高位,在去年6月到12月間上升了32%,甚至超過了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水平。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糧食價格指數,主要追蹤穀類食品、油類作物、奶製品、肉類以及糖的價格變動趨勢。 他們發現,去年(2010年)12月份的糧食價格指數達到了215點,比11月份的206點增加了9點,打破了2008年6月份213.5點的最高紀錄。 全球糧食價格指數的上升主要由食用油、谷物、糖和肉類價格的上漲帶動,而這些食品的價格可能依然保持在高位甚至繼續上升。經過連續6個月的上漲,現在的小麥價格幾乎是去年6月的2倍,糖價創30年新高,豬肉價格相比2010年年初則上升了25%。 糧食暴動、地區局勢緊張,全球性通貨膨脹和貧困人口饑荒隱憂都是最近凸顯的糧食價格上漲可能帶來的問題。 聯合國估計,全球有將近10億人得不到足夠的食物。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受阿根廷大旱、澳大利亞發洪水、北半球低溫以及中印等新興經濟體糧食需求增加的影響,糧食價格可能會繼續升高。 (李靜) |
消息來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06/c_12952163.ht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06/c_12952163_2.htm 全球糧價急速上漲 糧食危機比金融危機更可怕 2011年01月06日 10:35:3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非洲,大人們抱著孩子擁擠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救濟部門門前等待發放食品。 來自聯合國的2010年末的報告顯示,糧食問題已經困擾了世界上很多貧困的國家。饑餓問題觸目驚心 大批索馬利亞人正在從受到旱情影響的地區逃離,到谷物價格相對便宜的地方生存。嚴重的旱情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影響,世界糧食計劃署等聯合國機構已經行動起來,準備向索馬利亞提供大規模援助。 科特迪瓦總統選舉引發的政治危機和暴力事件目前已經導致約2萬平民逃到鄰國利比亞。世界糧食計劃署正在利比亞邊境兩側開展緊急行動,為科特迪瓦難民和流離失所者提供援助。首批援助食品五噸高能餅幹已經空運抵利比亞。 世界糧食計劃署12月30日正式批准將目前在孟加拉國開展的援助行動延長一年,直至2011年年底。此舉將使當地210萬饑餓、脆弱和營養不良人口受益,為該國赤貧人口提供扶持,以推進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 根據尼日政府2010年12月16日公布的全國營養調查結果,截至2010年11月,該國患有急性營養不良的5歲以下兒童的比例為15.5%,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15%的營養不良緊急警戒線。 全球糧價急速上漲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影響,估計2009年全球無法攝入充足營養的人口達到10.2億。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包括農業領域在內的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比上年減少32%。此外,俄羅斯莫斯科大火與澳大利亞洪水使農作物收成不佳,都造成糧價急速上漲。 如何解決饑餓問題,糧食價格是關鍵。路透社報道說,世界農業巨頭邦吉公司表示,2010年糧食價格飆漲,明年糧食價格料將進一步攀升,高糧價會刺激農戶種植規模,2012年後糧價有望恢復常態。小麥、稻米與玉米等價格大漲,在2010年6至11月期間暴漲26%,已經突破2008年高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表示,2008年糧食危機前,玉米主要生產國--美國--將大量玉米投入生物燃料生產,導致玉米價格大漲70%。 面對挑戰同舟共濟 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指出,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面臨饑餓問題,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更為突出。貧困國家在糧價上漲、金融危機的時候會傷痕累累。糧食問題、饑餓問題對於貧困國家來說,比金融危機更可怕。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曾說,世界各國應重視戰勝饑餓與貧窮,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現在各國領導人重視怎樣讓經濟走出危機,他們忽視了糧食問題。在世界很多地區,2007年到2008年的糧價已經漲了一倍,因為糧食短缺和饑餓問題產生的抗議示威也時而發生。到2050年時世界人口將增加50%,超過90億,如何保證90億人口的生存,更是要全世界關心、關注。 聯合國相關機構一直把消除貧困作為自己的責任,力爭到2015年將全世界饑餓和營養不良人口的比例和數量分別減少一半。世界上有很多貧困地區正面臨糧食問題的挑戰,這需要全世界共同關注、共同面對。 |
消息來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01/c_12938688.htm 綜述:三大因素推高全球糧價 2011年01月01日 16:24:0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芝加哥12月31日電(記者李覓) 在全球糧食主產區發生極端天氣、糧食需求高漲以及投機炒作等三大因素的交織影響下,2010年國際農產品市場玉米、大豆、小麥期貨價格紛紛走出耀眼的牛市行情。 (2010年底)與2009年年底收盤相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連續合約累計上漲2.145美元至6.29美元,漲幅達52%;大豆累計上漲3.545美元,至每蒲式耳14.03美元,漲幅達34%;小麥累計上漲2.5275美元,至每蒲式耳7.9425美元,漲幅達47%。 在2010年上半年,國際農產品市場走勢低迷,波瀾不驚。進入下半年後,極端不利天氣頻繁侵擾,使各國農業生產損失嚴重。 2010年夏天,肆虐的熱浪與乾旱及其引發的數百場森林大火使超過俄羅斯全國農作物種植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絕收。在加拿大,6、7月份的過量降雨令加西部小麥種植面積下滑至近40年低點。在澳大利亞,暴雨成災使澳東部50%的小麥作物面臨被降級為飼料小麥的風險。在素有“糧倉肉庫”美譽的阿根廷,延續的高溫旱情推高國際玉米期價。 從歷史數據看,今年糧食產量不算歉收。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世界第一大玉米生產國——美國2010年的玉米產量甚至達到了歷史第三高位。不過,高漲的糧食需求令國際糧食市場捉襟見肘。 美國農業部9月至11月連續下調2010至2011市場年玉米期末庫存,而美國玉米庫存用量比已跌至15年來新低。 造成糧食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大力發展生物燃料,造成汽車與人爭糧的局面。二是許多新興市場經濟快速增長,居民飲食習慣改變導致全球糧食需求發生結構性變化,引發需求猛增。 除供求關係外,投機資金炒作也是今年糧價飆升的一個重要原因。芝加哥奧林巴斯期貨公司高級市場分析師查爾斯‧內多斯指出,盡管投機性基金只是價格走勢的追隨者,但大量投機性“熱錢”的湧入對糧食價格波動產生的槓桿效應不容小覷。 以玉米價格為例。在農作物收割結束後,價格通常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平臺期,甚至走勢低迷,但2010年年末的最後幾個交易日,玉米期價實現“十連陽”,其走勢與遊資炒作密不可分。 美國百利金融集團高級分析師蒂姆‧漢納根指出,2010年夏天小麥期價瘋漲狂跌背後最大的推手就是投機資金的炒作。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全球供求關係逐漸趨緊以及投機資金炒作的推動下,2011年農產品市場仍會延續漲勢。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11月的《糧食展望報告》中警告,如果主要糧食作物產量沒有大幅增加,國際糧價很可能還將走高,國際社會必須做好準備,應對2011年可能進一步出現的糧食供給震蕩。 |
消息來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2/06/c_12850572.ht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2/06/c_12850572_2.htm 糧價豐年大漲傳遞哪些信號 2010年12月06日 08:56:33 來源: 半月談網 今年我國(中國大陸)秋糧產量質量雙創歷史高位。然而,新糧上市之際,玉米和水稻分別以每公斤1.8元和2.6元的高價開秤,小麥收購價也攀升至2.1元,這與幾年來一直穩定在1.5到1.9元的糧食收購價比,上漲明顯。 糧價為何豐年上漲?水利投入欠賬,土地成本增加,糧食庫存減少,國際市場影響……諸多漲價因素在貨幣泛濫與國際糧食減產之際“厚積薄發”。 如何面對漲價?正視問題重于調控價格。價格只是信號,增加供應有望調低價格,壓低價格卻無法增加供應。強化信息服務,增加糧食供應,仍是治本之策。(《半月談內部版》2010年第12期) 資料圖:糧食豐收,為何糧價上漲? 水利投入欠賬、土地成本劇增“水利欠賬太多,要出大問題。不把土地改革納入法治化軌道,要出大問題。”最近討論糧食問題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反復強調以上觀點。 種1公斤小麥,要澆1000公斤水,水利是農業的命脈。1995年起,我國(中國大陸)兩千多年來的南糧北運改為北糧南運,而北方致命的問題是缺水。隨著3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設施次第荒廢,水利設施匱乏正在成為我國(中國大陸)致命的糧食安全隱患。 “今春雲南大旱期間,如果雲南省拿出旱災所受損失的十分之一來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旱情不會如此嚴重。”中國農科院減災專家李茂松在災區調研後表示。 土地是糧食發展之基。隨著土地流轉加速,種糧的土地成本日益顯現。在北京郊區,一畝地年租金超過1萬元,昔日的稻田已變為菜地;在黑龍江,一畝稻田年租金已漲至470元;在陜西,一畝麥田年租金已超過500元。 …… 糧食庫存減少國際影響加大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大陸)國內糧價曾在全球糧荒中波瀾不驚。今年,國際糧價再次上漲,國內糧食庫存相對較少,主糧進口大幅增加。 最新海關數據顯示,今年7月以來我國14年來首次大規模放開玉米進口,到9月末年內累計進口玉米123萬噸,同比增加86倍,由玉米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說,隨著我國玉米消費量逐年增加,未來玉米進口可能持續,但量不會太大。 “相對於(中國大陸)國內1.5億噸左右的玉米年產量,當前玉米進口量佔比甚微,但進口價影響巨大。”中國玉米網總裁馮利臣說,當前東北新玉米收購價每公斤不到1.8元,而國內玉米期貨價格超過2.1元,美國玉米到岸價超過2.4元,這將加劇企業搶購心理和農民惜售心理。 由于2009年秋糧減產明顯,市場普遍預計我國玉米和稻谷庫存較少。若國家現在收糧補庫,可能抬高糧價;若不收糧,來年糧食投放將受限,糧價不確定性增加。黑龍江佳木斯市糧食局副局長劉萬良說,受進口價和期貨價影響,當前玉米收購火爆,在佳木斯注冊的玉米貿易商由往年的4.5家增加到今年的10多家。大米加工企業則密切關注國庫收購動態。 相對而言,我國(中國大陸)小麥庫存充裕。但記者調查發現,庫存小麥質量堪憂,導致當前市場“冰火兩重天”:一邊是面粉廠從農民手中高價收麥;一邊是低價庫存小麥少人問津。“關鍵是沒糧。”山東巨野縣華糧面粉廠日加工量400噸小麥,總經理楊長釗說,近兩個月來,農民越來越惜售,由于糧源不足,工廠每天僅能加工糧食200噸左右,工廠庫存已由9月初的5000噸降到了目前的2000噸,屬于歷史低點。 7月份以來,受全球極端天氣影響,俄羅斯、烏克蘭、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主要產糧國糧食大面積減產,美國農業部大幅下調全國谷物產量和庫存,導致國際玉米和小麥價格幾個月內上漲近60%。 韓俊指出,要實現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在國內有很大糧食潛力可挖時,要有選擇地運用國際市場。 減少價格干預、強化信息服務 面對糧價上漲,各方該如何應對?“解決漲價最好的辦法,就是漲價。”中國糧食協會副會長宋廷明說,糧價上漲,才能吸引更多資源投入到農業生產領域,從而增加糧食供給。如果打壓糧價,無異於讓種糧農民補貼全體消費者,有可能進一步減少糧食供應。不過,對於生活困難群體,應盡快啟動補貼和保障機制。 …… 目前我國(中國大陸)糧食庫存多少?冬麥種植面積多少?明年糧食供需情況如何?毋庸置疑,這些數據對農民的種植決策、對貿易商的購銷決策,對加工企業的庫存決策,進而對糧食市場的平穩運行,均至關重要。 在美國,農業部網站定期公布農產品季末庫存、產量、種植面積、生產支出等豐富的信息數據,免費為各類農業參與者提供決策的依據。 “如果去年10月能公布山東大蒜種植面積,那麼南方冬蒜種植面積就可能增加,今年大蒜價格漲幅就可能較小;如果2009年玉米產量測算準確,今年的玉米庫存就不會如此緊張;如果現在公布全國稻米的庫存和產需狀況,農民和糧商有望更加從容;如果……”馮利臣通過一系列假設,解釋當前糧價上漲是如何在預料之中,又如何可以未雨綢繆。 “信息越透明,流言就越少,市場就越平穩。”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說,市場經濟運行日益信息化和金融化,市場調控的有效方式,就是定期並及時地發布權威信息,尤其要發布具有前瞻性和預警性的信息。(半月談記者 任芳) |
消息來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1/30/c_12829697.htm 糧價上漲之翼在哪裏? 2010年11月30日 07:23:30 來源: 上海證券報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曾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 糧食是最重要的資源,其地位無可比擬。 歷史學家認為,中國王朝的更迭,往往與通貨膨脹尤其糧價的上漲有關。有研究者曾感慨道,倘若產量巨大的土豆、紅薯不是在明末清初才引進,而是更早時出現,中國的歷史將被徹底改寫。 因此,食品類價格上漲,民眾倍感壓力,政府也緊張。於是,(中國大陸)“國十六條”問世,意在去除糧價、菜價、肉價等的上漲之翼。 我們有必要知道,上漲之翼在哪裏?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中國大陸)發布了一份糧價研究報告,認為:2009年,國際投機資金主要集中在能源、金屬、油脂類商品中,在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2010年有可能借機轉投前期漲幅較小、目前價位較低的糧食品種,糧食產品的金融屬性有可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推高糧價。 果如所料,糧價在2010年,顯得勢不可擋。 實際上,即使沒有熱錢湧入,國內的流動性問題也不可小覷。中國貨幣供應量的飛速增長(媒體報道稱超發43萬億元),決定著,相關資金必然要尋找流向。食品類價格由此拉開上漲序幕。 問題在于,任何炒作都面臨著各種風險。因此,在流動性充足的前提下,決定投機嚴重程度的其實在于風險的大小。 我們知道,發達國家對農業的補貼一直非常高。像澳大利亞、美國等國,農場主的收入80%左右源于政府補貼。不妨看一個具體的例子:2007年,中國豬肉價格飛漲,而同期德國的豬肉價格卻遠低于中國。原來,德國政府給每頭豬補貼大約30歐元(折合人民幣312元)。僅這一條,德國豬肉價格就沒有漲上去的理由。而國內的養殖戶,養一頭豬的稅費加起來就達80元左右。 發達國家長期實行工業補貼農業的政策,而(中國大陸)我國的農業卻常常受到工業的擠壓,最典型的當屬農產品價格的低迷(國內糧價普遍低于國際糧價)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農民的利益受損。由于農業生產的利潤太低,導致農民的積極性受挫,在一些地方,土地撂荒比例甚至在20%以上。 顯然,這種現狀降低了投機者的風險,是他們敢於炒作農產品的根本原因。倘若農民種糧、養殖得到更多政策扶持,獲取更多收益,他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農產品這種隨處可見,儲存成本又高的東西,誰敢輕易去炒呢? 因此,控制物價,一方面要收縮貨幣供應量,從源頭上減小流動性,另一方面,也要讓農民得到更多的收益和鼓勵。這才能真正消除糧價上漲之翼。(時寒冰) |
消息來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1/25/c_12814953.htm 高流動性綁架全球糧價 2010年11月25日 10:25:30 來源: 國際金融報 今年夏天異常炎熱,熱浪不僅在俄羅斯點著了一把130年未遇的大火,還使得全球糧價高燒不止。但糧價高漲除了天災,更有人禍。專家指出,現在糧食的金融屬性已經遠遠超過了商品屬性。遊資通過槓桿操作,將本是小幅、局部漲價,放大成劇烈、全面漲價。更有專家指出,提供遊資“彈藥”的恰恰是我們自已——長期的寬鬆貨幣政策。 糧價“金融化” 全球極端氣候被普通認為是此次糧價高漲的最大誘因。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此次糧食市場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天災引起的,“天災是最大問題”。 但僅僅是天災嗎?其實糧食並不少。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表明,兩年來全球小麥高產連續創歷史紀錄,國際小麥庫存充足,市場總體供需平衡。美國農業部7月份報告顯示,除當年小麥產需略有缺口外,玉米、大米、大豆均庫存充裕,供大于求。 那麼,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動力從何而來?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指出:“現在國際糧價已經不單是商品價格,從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一個金融產品的價格。”糧食,作為金融產品,同樣服從“槓桿原理”,通過槓桿,遊資將小幅、局部漲價放大成劇烈、全面漲價,輕易取得了全球糧價話語權。 陳鳳英指出:“歷史上,糧價供應一緊張就會被炒作,美國具有龐大的投資資金,全球600萬億美元對衝基金有450萬億美元在美國市場,而且美國衍生品市場發達,可想而知,糧價金融化對其是有好處的。美國有縱容炒作的前科,特別是2007年石油價格飆漲,就是美國放任商品交易所投機者炒高的結果。不過,此次糧價上漲的背景是氣候性災害,而且投機力度也沒有石油期貨大漲時那麼大,加上美國的金融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投機。” 高流動性“苦果” 將一國之火,放大成全球之熱,投機者的資金何來?有專家分析,長期的寬鬆貨幣政策是此次糧價飛漲的罪魁禍首。孫立堅認為:“金融危機後,各國金融系統已經加滿了流動性,要小心這些流動性綁架農產品上漲。” 陳鳳英指出:“目前,災害性氣候陰影還沒有消散,短期內國際糧價還下不來,這對下半年各國的CPI(消費物價指數)將形成壓力。” 但她同時指出,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石油價格正在80美元處徘徊,處于合適的價位,而鐵礦石也正走到谷底,這樣,糧價上漲就不會產生疊加效應,只是單一性上漲,推動通脹有限。而且,發達國家由于經濟復蘇進程緩慢,仍存在通縮風險,糧價上漲有利于他們和發展中國家的平衡。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新興國家面臨更加嚴峻的通脹後果,因為新興國家中消費物價指數(CPI)統計的一籃子貨品中,食品通常佔很大部分。 不過,陳鳳英表示,此次糧食漲價中,漲幅最大的為小麥,這主要影響那些以小麥消費為主的國家,亞洲國家多消費稻米,影響不大。而且農業只佔全球經濟發展的2%,所以對世界經濟復蘇影響有限。 出口格局巨變 俄羅斯主動放棄的糧食出口市場,迅速就被歐美填充起來,還搶走了北非和中東的老客戶,當然,歐美此時的要價肯定不低。 根據國際谷物協會的數據,北非和中東在過去5年,已越來越依賴于廉價的俄羅斯小麥進口,僅埃及在2008年至2009年間,就從俄羅斯進口小麥460萬噸,佔其進口總量的47%左右。 俄出口禁令出臺後,埃及從法國購買了46萬噸小麥,並決定從美國和加拿大等國購買6萬噸小麥。但這些進口小麥的價格都比俄羅斯小麥的售價貴,俄小麥大約只有法國或美國小麥售價的60%。 “澳大利亞、美國以及歐盟的加大出口是個好事,至少可以緩解供求緊張的局面,使得遊資炒作糧價三思後行。”陳鳳英表示。 丟失的市場收得回嗎?盡管俄羅斯農業生產成本低廉,但贏回客戶並不容易。陳鳳英認為:“俄羅斯是土地資源稟賦非常豐富的國家,發展農業具有成本優勢,但市場份額不單單靠俄羅斯本身的種植能力,而是西方發達國家對農業都有巨額補貼,導致農產品生意不好做。” 除了市場,孫立堅還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出口禁令不單單讓俄羅斯暫時失去市場,更重要的是讓其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了信譽,一旦俄羅斯回到國際貿易市場,和它做生意的國家會考慮更多風險溢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