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暖化新聞 ---摘自「愛海」---http://goveg.loveocean.org/

本小節共計 12 篇新聞,請點此立即觀看,或先閱讀下面之重點摘要。

重點摘要

地表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不只造成氣候暖化,同時也使海洋酸化,不僅影響海洋生態,而且威脅全球糧食安全,而海洋酸化的問題常被忽略

『海洋吸收全球約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工業革命以來,海水酸度已增加30%,海洋化學變化速度之快為恐龍滅絕六千五百萬年來僅見』

NASA的地圖顯示,(2010年)1至11月全球各地氣溫多高於歷年平均,而溫差最大的正是冰層迅速溶化的北極地區。最新的調查顯示,2年以上的厚冰層只佔不到10%。

『NASA地圖顯示,(2010年)11月份的氣候異常現象,歐洲的氣溫較歷年平均低攝氏4至4.6度,但嚴寒現象只集中在當地地區,地球其他地區仍呈現明顯的暖化跡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科學家們日前警告稱,冰河和冰原融化正在將致癌污染物釋放入空氣和海洋中。這些可長期存在的有機污染物能夠進入食物鏈和人體中,進而增加腫瘤、心臟病以及不孕症等疾病的發生率。

『儘管現在只有少量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進入食物鏈,但是它們會越積越多,並不斷沿著食物鏈向上爬升,直到到達食物鏈頂層的人類體內,最後甚至連母乳和血液中都將有它們存在。』

『2010年到目前為止的平均溫度,比工業時代前高出攝氏0.8度,比1961年到1990年均溫高出0.5度,很接近最高紀錄,但還差2個月的數據。』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科學家表示,氣溫越高,發生洪水、熱浪和海平面上升的機率也愈高。

『首席研究員波圖霍夫表示,北極東部的海冰縮小,造成部分地區低層空氣暖化,而且可能導致大氣氣流異常,北半球大陸的整體氣溫為之下降。他表示:「這些異常現象可能會使歐洲與北亞地區出現極端寒冬的可能性提高3倍。最近,去年或2005和06年的超級寒冬不但未與全球暖化的概念衝突,而且是與它相輔相成。」』

美國加州大學地質學家吉姆-扎科斯教授介紹說,5500萬年前的火山活動導致此後數千年間有大約4.5萬億噸溫室氣體排入大氣層中。因此,地球平均溫度升高大約6攝氏度,使得某些地區整個生態係統(包括早期的遠古哺乳動物),要麼被迫遷徙,要麼大批死亡,甚至完全滅絕。

『全球氣溫的上升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快得多,甚至會出現更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扎科斯說,“從行星進化的角度看,這一影響甚至比5500萬年前的後果還要嚴重。”因此,與會地質學家警告稱,地球將至少需要10萬年時間才可從這一嚴重影響中恢復過來。』

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所致。這股暖洋流是維持地球氣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幾年來規模縮小到只剩過去的一半,無法發揮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效果。

(回頂端)
▼暖化新聞---摘自「愛海教育推廣中心」▼
海洋酸化 水母暴增 全球拉警報
2010-12-06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報導】  
海洋專家三日警告,世界各地海域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湧現數量空前龐大的水母。科學家表示,全球海洋酸化問題日益惡化,造成水母暴增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氣化變化會議上,發表《海洋酸化的環境後果》(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Ocean Acidification)最新報告,內容指出,地表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不只造成氣候暖化,同時也使海洋酸化,不僅影響海洋生態,而且威脅全球糧食安全,而海洋酸化的問題常被忽略
 
海洋吸收全球約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工業革命以來,海水酸度已增加30%,海洋化學變化速度之快為恐龍滅絕六千五百萬年來僅見,如果持續下去,到本世紀結束,海洋的酸度可能上升1.5倍。
 
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卡洛.特利博士(Carol Turley)撰寫的這篇報告警告說,海洋危害影響珊瑚礁和甲殼類的生存,進而威脅到以它們為食的大型生物,可能嚴重影響整個海洋食物鍊,衝擊鮭魚等以小型甲殼類動物為主食的物種。
 
有殼生物減少可能導致水母數量激增。水母生存不受海水酸化影響,隨著其他海洋物種減少,水母將可進駐填補其生態棲位。
 
報告指出,全球有數十億人口以魚類為其蛋白質主要來源,海洋酸化可能使海洋魚源吃緊的狀況更為嚴重。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5x112010120600152,00.html
歐洲雖大雪 11月地球仍最熱
2010/12/15 20:10:51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5日專電)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今年11月是有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1個月,而今年應為史上最熱的1年。
NASA的地圖顯示,今年1至11月全球各地氣溫多高於歷年平均,而溫差最大的正是冰層迅速溶化的北極地區。最新的調查顯示,2年以上的厚冰層只佔不到10%
全球暖化浪潮因反聖嬰(La Nina,又稱「辣妞」)現象加劇。反聖嬰現象出現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會偏低,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降低;但今年炎熱的氣候削弱了反聖嬰效應。
儘管目前歐洲多國嚴寒及下大雪,被凍死人數超過40人,也只是個別現象,全球平均氣溫仍居高不下
NASA地圖顯示,11月份的氣候異常現象,歐洲的氣溫較歷年平均低攝氏4至4.6度,但嚴寒現象只集中在當地地區,地球其他地區仍呈現明顯的暖化跡象。
其中溫差最大的是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11月份平均氣溫都比正常高出許多,最多比歷年高出攝氏12度
NASA持續關注今年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和異常暖化的現象,10月初也曾公佈報告指出,今年至9月的平均氣溫已創下近131年來新高。
部分氣象專家認為,今年南半球的夏天(巴西里約和聖保羅豪雨成災)和北半球的夏天(俄羅斯大火和巴基斯坦水患),都是全球暖化問題更加惡化的寫照。
專家指出,雖然過去幾10年,人類不斷將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致使全球暖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只要從現在起落實節能減碳,還是有機會避免氣候變遷問題變得更嚴重。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12150269&pType0=aOPL&pTypeSel=0
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將釋放大量致癌物質
2010-12-09 11:14:26  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國際線上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8日報道,通過研究氣候變化與人造毒素“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間的聯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科學家們日前警告稱,冰河和冰原融化正在將致癌污染物釋放入空氣和海洋中這些可長期存在的有機污染物能夠進入食物鏈和人體中,進而增加腫瘤、心臟病以及不孕症等疾病的發生率。
  
最新研究顯示,日益增高的溫度和更多極端天氣,正增加人類接觸污染物質的危險。科學家特別關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因為它們可以在環境中殘留數十年不被分解,還會逐漸積聚在人體組織中。這些有機污染物包括殺蟲劑以及電子產品中的化學物質。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秘書唐納德·庫珀說,融化的冰川正在向空氣和海洋中釋放殘留多年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極端天氣事件,比如今年的巴基斯坦大洪水,也會導致儲存的污染物被釋放出來。污染是不分國界的,是全世界需要面臨的問題。這些污染物過去被困在遙遠的冰川中,但是現在氣溫越來越高,冰層融化將它們釋放出來,重新回到人類身邊。儘管現在只有少量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進入食物鏈,但是它們會越積越多,並不斷沿著食物鏈向上爬升,直到到達食物鏈頂層的人類體內,最後甚至連母乳和血液中都將有它們存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人阿西姆·施泰納說,熱帶氣旋和洪水事件的頻繁發生,正增加化學污染物被釋放的危險性。全球變暖還會導致海豹、鯨以及北極動物更容易受到化學污染的侵襲。(李金良)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12/09/5105s3084200.htm
WMO︰2010年 史上最暖前三年度 台灣創12年來最高溫一年 格陵蘭、非洲 均創高溫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2/04 04:11
〔編譯魏國金、記者劉力仁/綜合報導〕雖然今年十一、十二月的氣象數據要到明年初才能確定,不過,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幾乎可以確定今年將成為一八五○年開始從事溫度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頭之一。其中烏克蘭、芬蘭、俄國等十七個國家破了其最熱紀錄,而巴基斯坦的摩亨左達羅城日溫曾達攝氏53.7度,成亞洲有紀錄來最熱的一天。
WMO主席亞羅指出,2010年到目前為止的氣溫比1998和2005這兩個先前最熱年還高,除非十二月異常寒冷,否則今年有可能成為史上最暖年。
根據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數據顯示,今年一月至十月底的全球平均溫度已達1850年以來最熱的一年,較1960至9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攝氏0.58度。
台灣創12年來最高溫一年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台灣地區今年一至十月平地平均溫度,是從1951年建立氣象觀測資料以來的第六高溫,也是1998年至今最高溫的一年,從觀測數據分析,台灣地區整體溫度變化趨勢跟國際一致,他也贊同溫室氣體是導致溫度升高主要原因的觀點。
英推測 明年會較今年冷
根據英國氣象局推測,明年因以反聖嬰現象為主,使得溫度較低的海水被帶往東太平洋上方,進而讓全球溫度降低,因此明年氣溫應較今年冷。
英國氣象局認為,因反聖嬰現象,2010年氣溫若涵蓋十一、十二月,全年平均溫度可望下滑,而成為有紀錄以來的第二或第三最暖年份。
格陵蘭、非洲 均創高溫
今年最異常的氣溫發生在加拿大與格陵蘭大部分地區,以及非洲與南亞多處地區;前者年平均溫度較正常高出攝氏三度,後者年平均溫度較正常高出攝氏一到三度。西非的幾內亞是唯一記錄到歷史新低氣溫的國家。
此外,WMO指出,西伯利亞、南美部分地區、澳洲內陸與美國東南部也記錄到低於正常的氣溫。英國、德國、法國與挪威全經歷一九九六年以來最冷的寒冬。
WMO三日在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凸顯今年全球數個地區的極端氣候,包括七月間,莫斯科氣溫比平常高出攝氏7.6度,比之前紀錄高出攝氏兩度,然而俄國西部部分地區,夏季溫度卻比平常低攝氏5度。巴基斯坦則經歷紀錄以來最嚴重的水患,而亞馬遜盆地則出現嚴重旱災。
亞羅指出,全球暖化趨勢現在已無可爭議,且是人為造成的。他說:「如果我們讓這趨勢持續下去,2003年熱浪侵襲歐洲的情況將不會是例外。」該年的熱浪造成南歐三萬五千人熱死。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4/78/2icdx.html
2010恐成史上最熱一年
時間:2010/11/25 09:48 撰稿‧編輯:季 平   新聞引據: 中央社   
3個測量全球暖化的主要研究機構表示,自1850年有溫度紀錄以來,今年以來的平均溫度將被並列為最熱的一年,這也是氣候日趨暖化的新跡象。
  
聯合國氣候會議下週將在墨西哥坎昆(Cancun)舉行,預期將不再為了廣泛的減緩暖化協議,而是著重較小規模的進展,例如遏止砍伐森林等,以便在明年或稍後締結一項有關方案。
  
2010年到目前為止的平均溫度,比工業時代前高出攝氏0.8度比1961年到1990年均溫高出0.5度,很接近最高紀錄,但還差2個月的數據。
  
即使年底氣溫很低,2010年的均溫排名預估不會低於第三,1998年和2005年的紀錄都是最熱一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科學家表示,氣溫越高,發生洪水、熱浪和海平面上升的機率也愈高
  
一些懷疑論者辯稱,既然上個溫度高峰出現在1998年或2005年,全球暖化速度必然已經減緩。
  
但多數科學家駁斥這個說法,表示不管2010是否為最熱的一年,重要性都比不上溫度長期變化的趨勢。由於人為排放溫室氣體,2000年到2009年是史上最熱的10年。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69202&id=2&id2=2
今年可能是全球最熱一年
2010年11月22日 07:18 來源:揚子晚報
據新華社電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20日發佈數據顯示,2010年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一年。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現掌握有自1880年以來的地表氣溫數據。地表氣溫數據是以陸地表面和海洋洋面附近的氣溫、陸地和海洋面積比例等因素綜合計算而成。這家聯邦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頭10個月,全球地表氣溫為攝氏14.73度,與1998年的同期數據持平,是130年來地表氣溫的最高值。
德國慕尼黑再保險集團下屬地球危機研究所幾天前也發佈類似數據。這家研究所說,2010年頭9個月除創下130年來最高地表氣溫外,還在多個地區創下有記錄以來的區域最高氣溫。
今年,俄羅斯和亞洲某些地區的氣溫創記錄,例如,俄羅斯創下攝氏37.8度的氣溫記錄、巴基斯坦創下攝氏53.5度的氣溫記錄等。就在今年9月,美國洛杉磯的氣溫一度達到攝氏45度。
明顯,全球變暖正在惡化,”地球危機研究所氣候專家彼得·赫佩說,“今年確實是諸多氣象記錄被刷新的一年。”伴隨全球氣候變暖,人類會面臨越來越多自然災害。赫佩認為,今年巴基斯坦水患、俄羅斯林火、墨西哥颶風等災害都與氣候變暖不無關聯。 (責任編輯:郭彩萍)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qqss/201011/22/t20101122_21985685.shtml
估計20年後暖化將造成每年近百萬人死亡
2010/12/04 09:37:00
1項研究估計2030年後,氣候變遷將間接造成每年近1百萬人死亡、以及用今日經濟換算1570億美元的損失。(法新社提供)
(中央社墨西哥坎肯3日法新電)1項研究今天在墨西哥坎肯(Cancun)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提出,其估計2030年後,氣候變遷將間接造成每年近1百萬人死亡、以及用今日經濟換算1570億美元的損失。
報告指出,最大的不幸將降臨在世上超過50個最窮的國家,但是美國將付出最大的經濟代價。
其警告:「不到20年,隨著地表溫度升高,幾乎所有國家都無法倖免氣候變遷的重大影響。」
這件報告由一個人道研究機構結合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所彙編,評估未來全球184個國家在健康、天災、沙漠化和海平面上升對人類棲息地的衝擊、經濟壓力等4個領域受到衝擊。
暴露在「劇烈」氣候變遷下的是全球貧窮以及非常貧窮的54個國家,其中包含印度。儘管這些國家對於製造人為溫室氣體所要負的責任最少,但和他國比較,他們所受到的衝擊高到不成比例。
報告評論表示,若不採取正確作為,到了2030年,世界將走向每年1百萬人因氣候問題死亡的命運。
工業國家將負擔1570億美元的半數金額以上在經濟損失,以美國、日本、和德國為最。
坎肯會議自上月29日持續至這月10日,共有194個國家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任務是規劃出一個協議,以減緩全球暖化及其在2010年後的影響。(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http://www.cna.com.tw/ShowNews/WebNews_Detail.aspx?Type=FirstNews&ID=201012040005
海冰縮小 北半球冬更寒
【聯合報╱編譯組/路透柏林16日電】 2010.11.18 03:00 am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16日公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北半球的冬天更加寒冷。
首席研究員波圖霍夫表示,北極東部的海冰縮小,造成部分地區低層空氣暖化,而且可能導致大氣氣流異常,北半球大陸的整體氣溫為之下降。他表示:「這些異常現象可能會使歐洲與北亞地區出現極端寒冬的可能性提高3倍。最近,去年或2005和06年的超級寒冬不但未與全球暖化的概念衝突,而且是與它相輔相成。
報告指出,巴倫支海域空中空氣暖化,足以將冬天冷空氣帶進歐洲。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成員表示,全球暖化將帶來更多洪災、旱災、熱浪與海平面上升等問題。
近200個國家本月29日至12月10日將嘗試在墨西哥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中達成「綠色基金」共識,協助貧窮國家對抗氣候變遷,並朝達成協定及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的方向邁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981166.shtml
警告稱全球變暖造成地球傷害需十萬年恢復
2010年11月03日 10:23:00  來源: 新華國際   
北京時間11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由倫敦地質學會所主辦的一場學術研討會本周在倫敦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會聚一堂討論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與會地質學家警告稱,如果人類繼續無節制排放溫室氣體,那麼地球將至少需要10萬年時間才能從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傷害中恢復過來。
  
地質學家們通過研究數百萬年前的岩石沉積層,建立起許多專門的研究模型。通過模型,地質學家可以更加清晰地發現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是如何導致氣溫變化和物種滅絕的。
  
美國加州大學地質學家吉姆-扎科斯教授介紹說,5500萬年前的火山活動導致此後數千年間有大約4.5萬億噸溫室氣體排入大氣層中。因此,地球平均溫度升高大約6攝氏度,使得某些地區整個生態係統(包括早期的遠古哺乳動物),要麼被迫遷徙,要麼大批死亡,甚至完全滅絕。
  
扎科斯教授認為,如果全球仍然以目前的速度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的話,在未來數千年內也將會有大約5萬億噸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層。這將導致全球氣溫的上升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快得多,甚至會出現更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扎科斯說,“從行星進化的角度看,這一影響甚至比5500萬年前的後果還要嚴重。”因此,與會地質學家警告稱,地球將至少需要10萬年時間才可從這一嚴重影響中恢復過來。
  
倫敦地質學會發表一份聲明表示,“5500萬年前的地質證據和更早期的全球變暖事件都表明,由于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大幅增加,極有可能造成全球平均氣溫升高至少5到6攝氏度,甚至更高。如果沒有任何解決和挽救措施的話,那地球氣候將需要10萬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逐漸復原。無數的氣候模型都證明了這種說法。根據目前的證據,我們有理由得出如下結論,繼續無節制地向大氣中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是極端愚蠢的。”(新浪科技 彬彬)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03/c_12732889.htm
UN:氣候與消費模式是未來人類大敵
時間:2010/11/4 22:54 撰稿‧編輯:黃啟霖   新聞引據: 採訪、法新社   
聯合國發展計畫署4日發表「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指出,地球暖化以及消費社會的全球化,儼然成為未來財富和幸福的最大威脅。
  
報告指出,富有國家有必要開闢新路,在創造經濟成長時,更少依賴石油燃料,同時要協助窮國,走止永續發展的大道。
  
報告中以去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遷高峰會步上失敗為借鏡,呼籲國際社會,在類似聯合國下個月主辦的坎昆氣候高峰會上,作出承諾,以面對世界可能遭遇的歷來最嚴重威脅。
  
這篇標題為「各國的真正財富(The Real Wealth of Nations)」的報告指出,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想要在未來20年內,變得更富裕、更健康、受更多教育。但是,威脅人類持續發展進步的主要威脅,卻越來越明顯是來自生產和消費模式的不可永續性
  
報告指出,與日俱增的乾旱、洪災和環境壓力,已經成為實現人類渴望的主要障礙。報告中估計,小麥價格可能大漲1倍,到2050年時,平均每人消費的穀類作物可能減少五分之一,並且會再增加2,500萬營養不良的兒童。因此,報告呼籲世人,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66320&id=2&id2=2
氣溫驟降 今冬可能出現千年一遇新低溫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0/10/07
今年夏天,全球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有氣象記錄130年來最熱的夏天,入秋之後氣溫驟降明顯,有氣象專家提出警告說,北半球歐洲可能將面臨「千年一遇」的新低溫,亞洲地區也可能難以倖免。而低溫也將造成農作的大幅減產。
歐洲科學家指出,之所以出現這種極端天氣形態,是因為「反聖嬰現象」的影響,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所致。這股暖洋流是維持地球氣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幾年來規模縮小到只剩過去的一半,無法發揮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效果。
而在太平洋地區,澳洲氣象單位表示,反聖嬰現象已經有進一步增強態勢,並且可能持續到2011年初。
在農作影響方面,加拿大已發出警告,指受到今年入秋後天氣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響,今年小麥和油菜籽產量會顯著下跌20%。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7/1/2eh99.html
世界銀行發布《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呼籲世界各國行動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2010年10月17日 17:44:1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10月17日電(徐旭忠、張翅)在此間舉行的2010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世界銀行發布了《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是人類在新世紀面臨的最為複雜的挑戰之一,全球變暖給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世界各國應立即行動起來,並且以創新的方式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銀行此次發布的報告是世界發展報告系列的第32份報告,主題是“發展與氣候變化”,旨在結合世界銀行的經驗和研究,推進對氣候變化下的發展更深的認識。
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帶來了降水模式的變化,乾旱、洪澇及森林火災等極端事件的發生日益頻繁。海平面的上升將導致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以及島嶼國家的數百萬計的人無家可歸。非洲、亞洲和其他地區的貧困人口可能遭遇農作物嚴重歉收、農業生產力下降以及饑餓、營養不良和疾病增多等困境。
報告認為,“氣候智能型”社會並不遙遠,只是全球各國要立即行動,應對氣候、基礎設施以及行為和體制中的滯後效應。原因是今天排放的溫室氣體使得熱量在大氣中駐留的時間長達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正在建設的發電站、水庫、房屋、交通系統和城市,能存在50年或更久。現在嘗試的創新技術和農作物品種會影響能源和食物來源,用以滿足2050年30億新增人口的需求。
報告中說,共同行動是因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危機,如不通過全球範圍的國際合作來提高能效、開發和應用清潔技術,增加吸收溫室氣體的自然“碳匯”面積以促進全球環保進程,那麼氣候變化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必須以分別對待和公平的方式共同採取行動。過去發達國家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其人均排放量也高于其他國家。發達國家應帶頭大幅減少“碳足跡”並鼓勵開發綠色替代方案。但是,未來碳排放量的大部分將產生自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將需要充足的資金和技術轉讓機制,從而在不損害其發展的前提下推行低碳模式。
報告同時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必須以創新的方式行動,不能根據過去的氣候規劃未來。未來的氣候變化要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基礎設施建設要能夠經受新環境的考驗並服務于更多的人口;在保護生態系統的同時,利用有限的土地和水資源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用作燃料的生物質;重新配置全球能源。這就要求根據溫度、降水和物質變化模式的新信息制定適應措施。如此重大的變化將需要更多的資金,用來實施適應和減排措施、加強戰略性研究以推廣好方法並大膽探索新思路。
世界銀行高級能源專家王曉東呼籲,世界各國應立即採取行動,發展中國家要努力確保其政策適應全球變暖的現實及其帶來的風險,高收入國家要大力開展減排行動,同時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17/c_1266875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